演说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演说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文档下载 >

农业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策略及乡村智慧档案生态系统构建路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农业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策略及乡村智慧档案生态系统构建路径,供大家参考。

2023年农业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策略及乡村智慧档案生态系统构建路径

农业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策略 及乡村智慧档案生态系统构建路径 摘要:当前农村牧区档案管理仍是一片“蓝海”,大多数地区档案管理还停留在纸质档案管理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夯实过程中,农村牧区档案管理迎来了数字化需求和数智化时代变革的新机遇。该文立足于城中村、郊区以及偏远农村牧区,依托智慧档案平台、“三资”平台和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三平台设计构架,探索构建乡村智慧档案生态系统。乡村智慧档案生态系统的建立,对规范农村牧区基层治理业务,解决乡村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数据附加价值,提升乡村数字化科学管理水平,加强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等,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村智慧档案生态系统 ;“三资”数据平台 ;数字化管理 “十四五”时期,将进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完善和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而加强乡村档案管理工作,是摸清家底,做好支持与保障,提升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一环。要重视乡村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乡村数字化科学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智慧档案生态系统,实现乡村档案智慧动态监测,为下一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巩固帮扶成果提供充分的基础和依据。

  1 乡村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 乡村档案记录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和红色故事及乡村记忆,包含了资产、资源、资金等大量数据,是非常珍贵的档案记录。2021 年,共有 1024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2553 个社区居委会,11062 个村委会,其中大多数地区档案管理还停留在纸质档案管理时代,管理低效、散乱、滞后,甚至记录遗失、错配、篡改等问题时有发生,对现代乡村社会治理形成了较大掣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档案记录数量大、种类繁多,整理难度很大。目前全区存在超过 1.3 万个社区和村级单位,每个单位都有着资产、资金、资源各类档案,历史久远内容繁杂,想要清晰有条理的整理海量档案,工作量艰巨,工作任务难度非常大。二是档案分类不明,检索不便。目前大量纸质档案管理不规范,各地管理人员往往缺乏科学归档知识,导致检索不便。三是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乡村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相对较低,常常容易出现档案管理不当等问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高,不利于将来乡村档案管理的智慧化升级。

  2 建立乡村智慧档案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2.1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乡村智慧档案生态系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新要求的具体体现,通过因地制宜建立乡村智慧档案生态系统,能够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提供高质量档案服务,将档案管理转化为农村数字资产和资源,促使各级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了解法律确立的政策措施和制度,确保工作过程规范化、标准化,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为乡村文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托举起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未来,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1]。

  2.2 加速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数字化转型 建立乡村智慧档案生态系统,需通过资产、资金、资源三资业务发展,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上传平台,规范管理,资料齐备,安全便捷,大数据时代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分类搜集,数据留痕,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全过程数 据监控,通过在线整合、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打造智慧档案在线服务体系,共建共享数字化资源,使数字化管理贯穿到乡村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最终实现乡村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目标。

  3 建立乡村智慧档案生态系统的实践和推广路径 3.1 以“城中村”档案管理工作为试点,逐步升级档案管理工作 选取“城中村”了解该村档案管理工作现有的问题和未来规划,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化能力,基于需求联合企业共同打造档案数字资源资产交易平台生态系统。

  3.2 利用最新数字技术提升档案信息化 利用 OCR 扫描技术精确提取档案信息让村级档案数字化,利用 RPA 检索综合流程自动化让村级档案可视化,将纸质版档案借助 PRA 机器人扫描录入档案管理平台,实现档案资源保存的永久性、可查询性和安全性,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3 利用智慧档案系统平台综合“三资”平台让村级档案智能化 以数据库为核心,实现可视化调度系统;通过交互式无纸化系统,实现档案无纸化提高效率;利用分布式管理系统,以全局的方式管理档案资源,为用户任意调动资源,且过程透明。

  3.4 利用资源交易平台综合档案生态系统实现档案数据附加值 多端接入三资平台将数据整合资产交易平台生态系统,产生附加值经济。最终将成果档案数据与业务系统挂接,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为未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4 对策建议 4.1 整合共建,创新管理,提升乡村智慧档案管理效率 通过城中村智慧档案管理系统建设,高校与农村共同培育一批服务驻村“三资”业务员、驻村会计等人才,将“三资”平台业务和智慧档案管理系统业务融合,形成“高校+城中村”新型档案管理模式;建立“档案云”[2],实现资源整合,实现智慧档案内资源信息的高效利用;通过数据挖掘在海量信息中迅速挑选需要的资源与信息,并且借助于信息技术对提取的信息展开利用与分析,大数据技术技能实现档案智能查阅,实现档案信息的高速化传递。

  4.2 以档治村,文明乡风,优化乡村智慧档案服务职能 通过“以档治村”改善民生治理功能,实现纠纷时有档可查,维权时有档可用的“以档治村”的新目标。通过数智化档案服务新农村,实现档案信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功能。与此同时,加强乡村文化传承,引领乡村乡风,村级档案管理要注重挖掘蕴含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信息与素材,培育有自信、有归属的乡村文化[3]。

  4.3 以需定岗,校企合作,培育新型数智化档案管理人才 根据智慧档案新的岗位需求,校企共育数智化档案管理、驻村会计等数智化新岗位人才[4]。与此同时,精准对接农村档案需求,提升未来高校档案的创新以及发展水平,创新发展理念。通过校企合作,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更深层次为乡村振兴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间接带动农村高水平就业。

  4.4 高度整合,挖掘价值,创新智慧档案管理运营模式 创立“2344 运营模式”。以村委会、村企为目标客户,紧紧围绕城中村、郊区农村、偏远农村三个服务区域,整合智慧档案管理系统、农村“三资”生态系统、数字农村产业学院平台、数字档案资产交易平台等四大服务系统,着力提高 基层治理业务规范、乡村数字化管理、数据附加值经济、人力资本培养等四项商业价值,构建档案数字化存储、查询、交易全链条产业结构,切实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综合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娅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档案管理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21(11):21-23. [2]田凌嫣.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J].兰台内外.2020(2):40-42. [3]崔志华.档案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动力”[N].中国档案报.2019 年 5 月 23日第 1 版 [4]郭小林.浅谈农村档案管理智能化[J].卷宗.2018(10):15-17. 摘要: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可以加强农业相关生产、产品、市场、人员、技术、资金及各项经济政策等的整合,为发展现代新农业提供重要支撑。但是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在给农业生产、销售等带来便利时,也面临着信息失真、系统不稳定及恶意入侵破坏等各种安全问题,必须加强防范。该文首先解析网络安全的概念,其次分析了中国农业信息网络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最后提出相关防范策略,期望有助于推动中国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信息网络;安全问题;防范策略 农业信息网络是一个关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运输及销售等诸多环节在内的各种信息集散平台,可以为农民、农业企业及农业管理和科研部门等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的一个标志。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加之中国农业信息网络处于建设的初级水平,因此存在很多的安全问题,容易给使用者造成信息误导,导致农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作以下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参考。

  1 网络安全概念 网络安全即互联网系统的正常运行、数据信息安全传输,使用者免受软硬件故障问题或人为恶意破坏造成的各种损失和影响。一般包括狭义和广义两层概念,狭义上,网络安全就是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表现为网络不中断,信息不丢失、盗用、被篡改等;广义的网络安全还包括关于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等有关的技术和理论。网络安全问题牵连甚广,涉及计算机科学、互联网及电子通信技术等诸多领域,网络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将给整个网络环境和与之相关的用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1]。

  2 中国农业信息网络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2.1 农业信息网络的安全风险来源 农业信息网络是专门服务于农业经济的信息平台,作为国家的基础网络信息平台,它为农业生产的科学合理化、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个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基础支持作用。但基于网络特性,它也面临各种风险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系统客观风险。主要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结构的自身风险,一方面是由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自然老化、磨损,导致的工作性能下降或故障问题,无法正常支持网络系统的运转[2];另一方面是因为网络内部缺少安全机制、网络安全架构不完善,系统在数据信息处理、传输及存储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或漏洞,进而引发安全问题;再一方面也与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电磁辐射等因素相关。

  二是人为主观风险。主要是人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暴力手段或技 术造成的网络安全,诸如故意破坏网络基础设施,使用黑客技术非法入侵网络信息系统,盗取或篡改重要信息,安插木马等计算机病毒,非法监测、监控他人私密信息等恶意行为。

  2.2 农业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的网络技术开发起步晚、水平低,网络核心安全技术发展受限,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存在各种不足,为网络安全风险的发生留下的隐患,主要安全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是网络安全机制滞后。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也开发建构了一些全新的网络系统安全模式,但这些安全技术和模式并没有被及时、完全地用到农业信息网络上,尤其是某些建立较早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由于技术有限,考虑的安全问题也不充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网络环境的安全需要。一些农业信息网络在建设之时,即便考虑了信息安全问题,但也只是一些简单的物理安全防护措施,对于当今的高速网络环境、不断发展的黑客技术等而言,这种物理安全措施显然已经滞后[3]。

  二是安全协议考虑不足。信息网络系统的数据信息存储、处理和传输等具体操作都需要通过特定的内部协议来实施,这个协议相当于操作指令和执行路径,协议的安全级别越高,那么数据信息的安全保障性就越好,就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数据信息的传输中断、缓慢,数据不完整或丢失等问题。某些农业信息网络,在制定协议时并没有特意考虑到安全问题,或者是忽略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这就使得农业数据信息的安全风险增大。

  三是网络安全技术不强。开放性既是互联网的优点也是一项缺点,农业信息网络虽然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多系统互联,实现农业信息的实时共享。然而这个开放性也为农业信息网络系统留下了被侵入和控制的风险。农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一般主要依靠信息加密、用户身份验证等技术手段,但是这对网络安全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而中国现在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不能完全满足对各种新型、突发性安全风险的有效应对。

  3 农业信息网络安全防范策略 万物互联时代,网络安全显得极其重要。农业信息网络的构建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络的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做好各种网络风险的防范工作。可以从物理防范、逻辑防范和政策防范三个方面来考虑。

  3.1 物理防范策略 物理防范是一种基础防范手段,主要针对计算机硬件、网络基础设施等进行安全防护。首先是对各类主要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规范操作和及时清洁、检修和更新换代,避免设备因长时间使用磨损,或环境变化影响而出现各种故障,引发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其次,应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切实做好相关设备的防盗、防破坏、防电磁干扰等工作,避免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施遭受人为物理破坏和因自然灾害而出现严重损失。

  3.2 政策防范策略 通过制定和出台关于信息、网络保护的各种政策(法规),以法制权威来规范网络行为,打击不法分子的入侵破坏,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快网络信息安全立法,针对当前已出现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各种现象进行监督管理,依法依规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其次,需要尽快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机制,尽快出台采集、分类、加工及发布农业信息的相关标准,明确农业 信息网络的使用、操作规范,保证农业信息的真实有效、全面及时,并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3.3 逻辑防范策略 逻辑防范即技术防范手段。一是需要设置“防火墙”并提升其安全等级,可以将以往单一的网络级防火墙,拓展为应用级网关、电路级网关和规则检查防火墙的综合使用,全防卫、多层面阻断外部入侵,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的安全性[4]...

相关热词搜索: 标签 网络安全 农业信息

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