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英语:mathematics,源自古希腊语μθημα(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或maths],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1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6篇
《四年级上册》教材说明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三、教材编写特点
1.选取现实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并具有时代意义的素材,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社会。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多方面选取了反映社会生活且学生熟悉的事物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熟悉生活,认识社会,体验数学学习的现实性、挑战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动手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学数学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教材在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方面有了新的尝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知识的编排上,将乘除法的口算、估算、笔算有机结合,便于学生理解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同时,教材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适时编人了四则混合运算,使计算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与巩固。
3.注重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材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打破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又把所学的新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学习框架。这样做既保证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样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自主练习”板块中,除了有一定的基本练习外,还设计了许多“综合信息图”,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
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后面都有“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这两部分的安排,旨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我回顾整理和反思评价,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5.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随着知识的加深,教材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与培养。教材通过一些提示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个过程性的提示和指导。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深入研究教材,把教材用好用活。
本册教材在引导师生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对教师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启发。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理解编者的设计思路和意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灵活使用教材;联系身边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本册教材在素材选取上,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实际;在知识方面,又有较大的空间,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合作意识。
3.正确把握教学节奏,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和关注个体差异的关系。
随着年级的增加,学习内容不断的加深,在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估计,对难点问题要放慢教学的速度,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启发,并加强有针对性的辅导,使他们逐步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4.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强调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更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的关注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但要考虑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同伴交流,是否有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更要关注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的积累。、
五、课时安排建议
本册教材共安排64课时,为便于教师们有效地实施教学,现将各单元的课时数建议如下,供参考。
一 大数知多少
——万以上数的认识………………………………………………… 10课时
二 繁忙的工地
——线和角 ………………………………………………………… 6课时
三 保护大天鹅
——三位数乘两位数 ………………………………………………… 12课时
综合实践
——荡秋千 …………………………………………………………… 1课时
四 交通中的线
——平行与相交 ……………………………………………………… 4课时
五 收获的季节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13课时
六 快捷的物流运输
——解决问题 ………………………………………………………… 3课时
七 小小志愿者
——混合运算 ………………………………………………………… 6课时
全家自驾游…………………………………………………………………… 1课时
八 新校服
——条形统计图 …………………………………………………… 4课时
智慧广场 ………………………………………………………… 1课时
九 回顾与整理
——总复习 ………………………………………………………… 5课时
《荡秋千》教材分析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荡秋千过程,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活动中,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研究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内容
本次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是“荡秋千”,即让学生在研究“荡秋千的次数与什么有关”的问题时,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本实践活动共设计了4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制订方案”,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荡的次数多呢?”引发猜想,制订研究计划。第二个环节是“实验操作”,引导学生经历实验过程,做好记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第三环节是“总结交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第四环节是“回顾反思”,引导学生谈一谈参与实验研究的感想,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教材解读
本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是在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安排的。通过该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方法,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探究经验,对今后探索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综合与实践特点是:
1.选取学生经历的活动作为素材,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
荡秋千是学生都经历过的活动,但荡秋千的活动学生没有与数学联系起来。因此,这样的实践活动,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渗透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荡秋千是物理学中的单摆现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学生在研究“荡秋千的次数与什么有关”的问题时,需要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学与教建议
1.组织学生参加荡秋千的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体验。
虽然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荡秋千的经历,但对荡秋千活动中的学问没有引起注意。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次荡秋千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将绳长设计得长短不同,让学生在不同绳长的秋千上荡一荡,获得初步体验。
2.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荡秋千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制订策略——实验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学生提出不同的猜想后,组织学生讨论验证方法,商定实验计划,然后提供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实验一,绳长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的实验及统计,研究的是荡的次数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二,绳长不同、质量相同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的实验及统计,研究的是荡的次数与绳长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情况实验的次数不得少于3次(实验的次数多才能说明问题);做实验时每组都需要从同样的高度荡起,用力要均匀;提醒学生要把实验的次数记录在表格中,便于分析问题。
3.合理开发学习资源,进行拓展延伸。
通过荡秋千的研究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寻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开发学习资源,如,生活中的钟摆现象。
4.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对学生的活动评价,重在评价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是否乐于和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既要关注实验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实验活动的过程。
5.建议课时数:1课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作业
(第七单元)
班级____ 姓名___ 等级___ 书写等级
一、接力赛跑。
二、丽丽长大了,想和妈妈学做菜,星期天要学做一个炒鸡蛋,
二、解决问题。
1.妈妈告诉她这道菜有以下几项工序:
敲蛋(1分钟) 搅蛋(1分钟) 切葱(1分钟) 洗锅(2分钟)
烧热锅(2分钟) 烧热油(1分钟) 炒蛋(4分钟)
2.一只平底锅上只能煎两条鱼,用它煎一条鱼需要4分钟。(正反面各2分钟),那么,煎三条鱼至少需要几分钟?
3.四(1)班的3个同学各拿一只水桶去接水,水龙头给3只桶注满水需的时间分别是4分钟、3分钟、1分钟,现在只有1个水龙头可以接水,怎样安排能使他们总的等候时间最短?这个最短的时间是多少?
4.妈妈怎样安排所用的时间最少?
杀鱼、洗鱼5分钟 烧鱼10分钟 淘米2分钟 做米饭15分钟
5.小芳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走?哪一条路最近?
6.
(1)如果有6个大人和4个学生,该怎样买票最合理?
(2)如果有4个大人和6个学生,该怎样买票最合理?
(3)5个大人和5个学生又该怎样买票呢?
三、有趣的图案。
先计算,将商写在大圆里,余数写在小圆里。
从最小的商开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直线把每一个商连接起来。
四、星期天,妈妈去上班,王珊同学在家做晚饭。
1.请你帮助王珊安排一个合适的方案?
2.至少用( )分钟她们就可以吃上晚饭。
五、星期天妈妈在家里做家务,请你帮她安排一下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提高效率,最少需要多长时间?
项 目
大约所用的时间
用电壶烧一壶水
15分钟
刷碗整理厨房
30分钟
用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
70分钟
整理房间
40分钟
晾晒衣服
5分钟
六、希望小学四年级两个班进行乒乓球联谊赛,他们分别选派了班里打乒乓球出色的三名同学参加。
四年级一班
第一名
王强
第二名
李红
第三名
赵明
四年级二班
第一名
杨杰
第二名
张浩
第三名
刘飞
1.所有选手通过抽签来决定比赛对手,比赛安排会有几种可能?
2.哪种安排一班获胜的可能性最大?哪种安排二班获胜的可能性最大?
植树问题
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植),那么:
间隔数=植树的棵数-1
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提高概念:
一、在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应比要间隔数多1,即: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2、如果植树线路只有一端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和要分的间隔数相等,即:植树的棵数=间隔数。
3、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不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比要间隔数少1,即: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二、假如在一个圆形四周植树,则:
间隔数=植树的棵数
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