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演说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范文五篇

应急(yìngjí),应对突然发生的需要紧急处理的事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导则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导则5篇

第1篇: 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红旗桥防汛抢险应急预案

为了全面提高红旗桥雨季灾害防御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汛期洪涝灾害对红旗桥的危害,确保红旗桥汛期内安全畅通,结合本项目部红旗桥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雨前抓预防、雨中抓防毁,雨后抓恢复,力争实现小雨、中雨不发生水毁,大雨、暴雨产生的水毁损失最低,做到及时预防,积极抢修彻底根治,以人为本,依靠科学,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快速反应,保证防汛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确保红旗桥在汛期内安全畅通。

二、总体要求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责任明确,各负其责;完善预案,有备无患;措施得当,效果明显。

三、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防汛抢险领导组

组 长:张仁力

副组长:薛凯

成 员:任仲峰、鹿永固、王胜永、王新新、赵敦兴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工程部,

成 员:薛凯、张玉金

领导组办公室值班电话:白天 晚上:

(一)领导组办公室职责:

1、制定和组织实施防汛抢险方案,随时掌握睢宁县红旗桥沿线汛期雨情、水情、水毁和气象形势,及时了解忻红旗桥的降雨强度。

2、组织汛期和汛后排查和检查,负责统计掌握洪涝灾害情况。

3、检查督促、联络协调各部门、单位做好防汛工程设施和水毁工程的修复及有关防汛工作。

4、制定防汛物资储备计划,监督防汛物资的储备,管理,负责防汛物资调用和抢险车辆调配。

5、在防汛领导组的组织领导下,准时、准确地编发有关防汛工作信息和指令,同时负责做好防汛总结工作,整理有关防汛资料,并及时归档。

6、坚持防汛值班制度,做好值班和电话记录,汛期防汛领导组全体成员移动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

7、认真执行汇报制度,汇报情况要及时,准确。如遇到灾害性天气预报及其它重要情况必须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二)领导组办公室主任职责:

1、负责落实组长、副组长安排的防汛抢险有关工作,并就防汛抢险工作对组长、副组长负责。

2、主持防汛办公室全面工作。

3、协调防汛领导组各部门工作,确保防汛抢险工作顺利实施。

4、收集掌握防汛工作情况,当好领导参谋。

5、做好防汛物资调用和防汛车辆统一调配。

(三)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职责:

1、协助主任主持办公室全面工作。

2、抓好防汛值班工作。

3、搞好统计资料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4、准确及时传递有关信息,搞好雨情、水情预报,加强与水文、气象部门的联系。重要雨情、水情应在10分钟内报办公室主任。

5、协助主任做好防汛物资调用工作。

(四)防汛工作应急小组

根据汛期洪涝灾害发生的特殊性,并结合红旗桥防汛抢险工作实际,建管处成立四个应急小组:

1、道路巡查、紧急抢险组:

第一小组组长:王胜永

巡查、抢险段落:段路基、路面、桥梁。

第二小组组长:任仲峰

巡查、抢险段落:段路基、路面、桥梁。

第三小组组长:赵敦兴

巡查、抢险段落:

道路巡查、紧急抢险组职责:

⑴负责掌握和提供红旗桥沿线汛情和水毁情况,随时调整防汛抢险工作方案,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抢险工作,并在危险路段设置相关警示标志。

⑵负责同沿线水文部门、气象部门、卫生部门、驻地部队的联系协调,形成联防联控机制。

⑶负责雨中道路巡查以及重点部位、重点路段的观察和险情发生后的紧急抢修和灾害抢修工作。

⑷负责协调落实抢险队伍,确保人员、机械、物资三到位,遇到险情后能够及时有效上路进行抢险。

⑸负责雨中巡查、雨后排查,认真分析水毁原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抢修,及时上报。

⑹负责汛情报送工作,发现汛情、险情第一时间报告防汛抢险领导组办公室。

2、交通协调组:

组 长:张仁力

副组长:薛凯

交通协调组职责:

⑴路政部门负责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发生险情时要及时分流疏散滞留在高速公路及各收费站的过往车辆,并安排专用车辆进行引路,确保滞留车辆的安全疏散。

⑵路政部门负责上路抢险的特种机械车辆的护送与抢险地段的安全保障工作。

⑶发生较大或重大水毁时,路政部门应安全设置警示标志,进行局部交通管制,维持现场交通秩序,疏散各种滞留车辆,引导特殊车辆缓慢行驶,确保水毁路段车辆正常通行。

⑷费收部门负责收费站交通安全保障,负责开启防汛专用车道,保证防汛物资、抢险机械车辆快速放行。

⑸负责做好各收费站点人员、设备的安全保卫工作。

⑹负责搞好收费站点的治安管理,确保滞留车辆快速通行。

3、信息发布组:

组 长:王新新 副组长:鹿永固

信息发布组职责:

⑴负责防汛抢险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及时有效地向上级有关单位、社会发布相关防汛抢险信息,确保防汛抢险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⑵负责对防汛抢险领导组办公室的指令,按要求及时准确发布或上报。

⑶防汛期间及时在可变信息情报板上发布相关防汛抢险信息和相关安全提示信息。

⑷根据指令及时准确地向省局报送相关大型水毁信息。

4、资金及物资保障组

组 长:林波

副组长:赵后文

资金及物资保障组职责:

⑴负责紧急抢险资金和设施抢修资金的筹集、落实和使用管理。

⑵负责抢险资金的预留,确保抢险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⑶负责与地方物资部门联系,增购防汛抢险物资,确保防汛物资满足供应。

四、防汛抢险工作流程

1、预案启动流程

2、抢险应急车辆保畅流程

3、特种车辆上路流程

4、大型水毁报送流程

五、防汛重点

天虹大道周围排水系统,高填深挖路基交界处,汇水面积较大路段,耳墙墙背等。

六、防汛工作机制

(1)汛期前期准备

在每年五月初进行一次预防水毁的技术检查,重点检查排水系统是否畅通,防护工程是否稳定,桥梁墩台、调治构造物等是否被冲空或损坏,查找水毁隐患,制订具体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抢险机械,储备必要的抢险物资,做到人员、材料、机具“三到位”,以防患于未然,同时要加强同沿线气象部门、水文部门、卫生部门、驻军部队及兄弟单位的联系,实施路地联防、路军联防、路路联防。养护工程部要指派专人落实沿线水库、大坝和水文变化情况,做好防大汛、抢大险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将汛前道路排查情况以书面报告形式报建管处防汛办公室。

(2)雨季养路原则

认真贯彻“四防、三勤、二及时”的雨季养路原则。

四防是:防塌、防冲、防滑、防浮;

三勤是:勤保养、勤检查、勤巡路;

二及时:及时汇报、及时抢修。

七、预警启动标准

1、Ⅰ级预警启动标准:天气预报有大到暴雨。

2、Ⅱ级预警启动标准:天气预报有大雨。

3、Ⅲ级预警启动标准:天气预报有中雨。

4、Ⅳ级预警启动标准:天气预报有小雨

八、预警级别及标准

1、大到暴雨(Ⅰ级)红色:已经出现日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

2、大雨(Ⅱ级)橙色:出现日降雨量在50—99.9毫米之间。

3、中雨(Ⅲ级)黄色:出现日降雨量在49.9毫米以下。

4、小雨(Ⅳ级)蓝色:雨量很小。

九、水毁防治措施以及现场认定

(1)小型水毁:造成急流槽、边沟、排水沟、锥坡等水毁为小型水毁。养护工区自行组织实施,要分析水毁原因,按照养护维修要求及时进行修复,根据实际情况边修复边上报建管处防汛办公室。

(2)一般水毁:造成路基、构造物等发生一般塌陷为一般水毁。养护工区要认真分析水毁原因,立即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抢险维修,同时养护工程部有关人员到现场认定水毁影响程度,并立即上报建管处防汛办公室。

(3)较大水毁:造成某路段、构造物等发生大面积塌陷,但未造成中断交通的水毁病害为较大水毁。建管处防汛办要立即上报防汛领导组,分管领导到现场认定水毁影响程度,并确定抢修方案,抢险突击队要按照抢修方案立即进行抢险维修。路政大队要科学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实行局部交通管制,维持交通秩序,保证水毁路段车辆安全通行。各收费站要设置防汛专用通道,保证抢险物资快速通行。

(4)大型水毁:造成可能出现中断交通的各项严重水毁为大型水毁。建管处防汛办要在10分钟内上报省局防汛办公室,随时报告险情变化情况,并联系沿线驻军部队、兄弟单位等迅速支援,群防群控,最大限度降低洪水灾害。防汛领导组要会同有关单位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制定抢险应急方案进行应急抢险维修,防止水毁面积扩大,避免人员、车辆伤亡事故发生。同时,上报省局防汛领导组,由省局指派专家现场拟定应急处治方案,制定具体抢险措施。路政部门要配合交警部门封闭收费站入口,开展紧急求助和分流、疏散滞留车辆,引导特殊车辆缓慢行驶,就最近收费站进行避灾、疏散,确保车辆安全。收费稽查部门要搞好收费站点的治安管理,确保滞留车辆快速通行和设备安全运行,同时在1个小时内将全部水毁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与照片资料一并报送省局防汛办公室。

十、工作制度

1、报告制度:发生汛情、险情后,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在10分钟内向建管处防汛办公室汇报,要详细说明汛情、险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他具体情况,防汛办要立即赶赴现场,查看险情,根据险情大小及时将处治意见报防汛抢险领导组,发生大型水毁红旗桥项目部要在10分钟内上报县局防汛办公室。

2、值班制度:值班工作要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制,领导干部要带头值班,不得出现缺岗、脱岗现象。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信息畅通。值班期间值班人员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认真填写值班记录,如遇中雨、大雨、暴雨应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养护工区值班要到路上巡查。

3、巡查制度:各养护工区要加大路况巡查力度,要突出重点,主要检查排水系统、防护工程、桥梁等部位的变化情况,加强观测并做好巡查记录。发现水毁要及时上报防汛抢险领导组办公室,并按要求填写《公路水毁报表》。路政大队要加大巡查频率,最大限度提高巡查效能。

4、责任追究制度:防汛救灾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项工作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延误战机,造成工作失误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严肃处理。

5、联系制度:养护部门要在立足养护防汛抢险的基础上,加强与路政、收费、监控、服务区以及交警部门的联系,并与当地政府和气象部门、以及相邻路段兄弟单位建立联系,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十一、基本要求

(1)防汛抢险工作坚持由一把手亲自抓,具体负责防汛抢险工作的实施,做到及早发现、及时上报、快速反应、及时控制的基本要求。

(2)各部门、单位要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灾相结合”的工作思想,加强广大员工对洪涝灾害处治应急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3)各部门、单位要建立相应的防汛抢险应急机制和机构,按照应急预案和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相互配合,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十二、注意事项

(1)红旗桥根据当地的水文气候条件、季节特点、公路状况,分析掌握各路段、桥涵的抗灾害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制订必要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抢修技术方案。对易发生水毁路段,宜事先储备必要的应急灯、石笼、沙袋等防汛材料和机械设备,一旦发生水毁,要尽快组织抢修,保证公路正常通行,有效地提高公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收费稽查部要定期对收费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各收费站要根据车流量情况开启足够车道,提高监控和收费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过往车辆快速通行。

(3)路政大队要加大巡查力度,充分利用GPS卫星定位指挥系统,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搞好指挥调度工作,保障救援信息快速传递,提高路政快速反应能力。要加大巡查频率,及时发现灾害隐患,立即上报建管处防汛办公室。大型水毁发生后,要积极配合高速交警封闭收费站入口,指挥协调道路交通,分流、疏散高速公路内滞留车辆。

(4)信息监控中心要保证建管处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对全线高速公路路况信息情况及时予以发布,并及时进行电子显示屏内容的更新、刷新,发布汛期预警信息后,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

十三、预案演练

防汛抢险领导组办公室要对基层单位应急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和组织开展应急演习活动,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组织开展的应急演习。

十四、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睢宁县红旗桥项目部领导组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每次防汛抢险工作结束后,防汛抢险领导组办公室要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对本预案修改和完善。

第2篇: 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户县路政稽查大队防汛抢险应急预案

为有效处置夏季汛期大暴雨对公路、桥梁通行安全的影响,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职责明确、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确保汛期公路、桥梁的安全畅通,提高抢险工作能力,根据县局《抗洪应急预案》要求,结合我队工作实际,特制定防汛抢险应急预案。

一、防汛抢险组织机构
大队成立防汛抢险指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姚 健

副组长:王建刚

成 员:谭建军 罗 嵘 仝 辉 孙生禄 王 斌

防汛抢险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大队办公室,谭建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防汛抢险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各中队要建立以中队长负总责的防汛抢险突击小组。

二、防汛抢险工作任务

(一)各中队要密切关注汛期天气变化情况,加大辖区公路、桥梁等设施的巡查力度,及时掌握雨前、雨中、雨后道路安全通行情况,及时将重要信息上报防汛抢险办公室,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二)大队防汛抢险办公室要做好防汛抢险工作的上传下达、联系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

(三)在汛期不良天气条件下,各中队要随时对巡查车辆进行保养,备足油料,保证车况良好,确保能够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四)稽查中队为应急机动分队,随时待命。

三、防汛抢险工作处置程序

防汛抢险工作要本着“提高预防、充分准备、周密部署、快速反应、协调联动、果断处置”的原则,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开展应急工作:

1、各中队在发现危及到交通安全的各类情况时,要在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分析,根据情况及时进行交通疏导,并及时将情况上报大队防汛抢险办公室。

2、如遇道路受损、坍塌等情况,在及时做好交通疏导的同时,要积极配合道路疏通抢修机构,按照“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集中力量,尽快抢通或制定切实可行的绕行方案,保障疏散灾民和运送救灾物资车辆能够通行,确保抢险救灾工作有序开展,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力保持道路畅通。

3、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时,各中队要严格服从调配,按照“协调联动”的原则,确保防汛抢险工作能迅速高效地开展。

四、应急信息报告

1、建立值班制度。在汛期期间,各中队要做好值班记录,上情要及时下达,下情要及时汇报,保障政令畅通。

2、信息报送。各中队要明确专人负责接收和报送汛期信息。大队防汛抗洪办公室的信息报送按有关规定执行。信息报送应及时、迅速、真实和准确,不得漏报、瞒报、谎报和缓报。

3、报送时限。各中队要将可能造成的交通自然灾害和已造成的交通自然灾害情况在发现的第一时间及时上报大队防汛抢险办公室,办公室要根据各中队上报信息及时向局防汛指挥部报告。

五、几点要求

一是办公室、各中队要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汛情和防汛工作运行情况,确保上下联络畅通。

二是各中队要加强对易发生洪涝灾害路段、桥梁的排查力度,实施动态管理,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三是各中队要切实加强防汛抢险教育工作,时刻保持防汛意识,着眼实战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第3篇: 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浪卡子县交通运输局

编制日期: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明确汛期交通运输防汛救灾工作责任,及时处置汛期突发性公路及运输险情,确保公路运输安全畅通,建立公路交通应急预案及支持体系,以快速应对汛期公路交通出现的防汛救灾应急事件,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环境影响及财产损失,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结合东胜区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汛期发生在我县辖区内的:
  1.3.1公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基础设施及其附属设施遭到洪水严重破坏,丧失正常使用功能,迅速恢复、抢修、加固,以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的应急行动。
  1.3.2由洪水灾害突发事件引起公路交通异常,并对运输产生严重影响,需要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调配公路运输力量,以保证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及灾民和伤员疏散的应急行动。

1.4重点防汛区域和重要路段

1.4.1省道510在马蹄岛段有泥石流自然灾害发生过,我局组织人力、物力及时的保证了道路的畅通,对已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段应加强灾害监测及现场救灾能力。
  1.4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体系由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成员(交通运输局各科室、所属乡镇辖属各主要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应急工作组下设公路应急抢修专项组、应急运输保障防汛抢险专项组两个小组。
  1.5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以法防控、群防群控”的指导方针,有汛无汛按有汛防,大汛小汛按大汛防,增强防大汛抗大灾意识,本着“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原则,建立健全防汛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汛前检查工作和汛期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统筹安排、分级负责、相互协调,力求快速高效。
  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1)汛期作业:塌方、滑坡地质灾害;洪水淹溺。
  (2)现场作业人员:防护不当,造成其他伤害。
  (3)作业场所:未设立明显标志牌,湿滑地面摔伤。
  (4)打夯作业:夯实设备操作不规范,砸伤。
  (5)沥青作业:作业不当,烫伤。
  (6)路基抢修:操作不规范,机械伤害。
  (7)桥梁抢修:起重伤害,未设专人指挥,人员伤害;设备漏电,触电。
  (8)开挖沟坑:未了解地下设施,设施损坏;露肩地段回填未夯实,行车事故;危险处所未设警告标志,或夜间未设红色警示灯,造成人身伤害、其他伤害。
  (9)开挖过道:开挖地点选择不当,造成行车事故;回填未夯实,行车事故;未了解地下设施,设施损坏。
  (10)交通运输:操作员疲劳驾驶,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车辆有异常继续驾驶、其他违章驾驶、人货混装,交通之故。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县交通运输局防汛抢险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冉文龙
  副组长:格桑罗布
    成 员:县交通运输局各科室人员
   交通运输局防汛抢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公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冉文龙兼任,应急值班电话:(白天:工作时间7383007)、(夜间、休息日:7383007),传真:7383007。
  3.2领导小组及职责
  3.2.1领导小组职责:
  (1)审定本局防汛预案、组建防汛机构、筹措防汛资金;
  (2)执行县委、县政府、县防汛指挥部决定,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专业处置”的原则,开展防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领导工作;
  (3)召集相关人员研究并决定防汛突发事件的重要决策和指导意见;
  (4)负责在特大、重大防汛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执行县委、县政府、县防汛指挥部的有关决定,并进行具体指挥和处置工作;
  (5)督促检查防汛、应急、处置的执行情况;
  (6)当防汛突发事件超出本局处置能力时,及时向县防汛指挥部报告;
  (7)负责全行业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工作。
  3.2.2组长、副组长主要职责
  1.组长:负责召集主持防汛工作会议,决策重大问题与防汛奖金筹措;负责在接到县委、县政府发布红色或橙色汛情预警时,下令启动并具体负责领导、指挥实施本行业红色或橙色抢险应急预案;按照县委、县政府应急要求,负责指派应急队伍参与社会抗洪抢险;负责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本行业红色或橙色抢险应急预案实施情况、出现的新问题与急待解决的困难,并处理重大以上突发事件等。
  2.副组长:负责在接到县委、县政府发布的蓝色或黄色汛情预警时,下令启动本局蓝色或黄色应急预案并直接领导、指挥实施,并做好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在接到领导小组应急指派时,负责带领公路应急抢修专项组(根据情况,带上物资等)参与社会抗洪抢险等;防汛办公室主任接到应急指派后,负责带领应急专项保障专项组按要求准备好所需物资等参与社会抗洪抢险等;应做到各负其责、团结协作;负责将现场防汛抗洪情况及时反馈给总指挥等。
  3.2.3.防汛抢险办公室职责
  防汛抢险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防汛工作方案,实施防汛组织、协调工作;办理防汛日常事务,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特别是灾情的及时统计上报工作;负责掌握雨情、水情、险情、灾情,为局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以便应对突发事件;协调抗洪抢险工作;监督本系统防汛工作开展情况与汛期值班情况;做好防汛情况的信息报送和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工作。负责做好机具(抽水机或潜水泵、照明灯)和防汛物资(麻、草、编织袋)的准备工作。
  3.2.4应急小组职责
    1.公路应急抢修专项组
  负责汛前的安全检查,特别做好道路、边沟、边坡护栏、桥涵、在建工程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排水通道的疏淘,确保汛期水流畅通与交通设施安全;负责汛中所管公路、桥涵、边沟等处积水的及时排放与水毁的及时抢修工作;负责防汛物资(防洪砂石、块石,锄头、铁锹)的定点、联系与储备工作,保证随要随取、运输方便、运到能用;负责及时将抢险抢修情况反馈给局防汛办。
    2.应急运输保障专项组
  由局运输安全办、战备办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抽调、指挥应急队伍投入本行业抗洪抢运储运工作,同时落实后备运力,以防汛期过长时紧急调用;负责做好人员(30人)、车辆(10台)的准备工作;负责接受县委、县政府的抽调与统一指挥,并及时赶赴受灾现场,参与社会抗洪抢险;负责道路运输防汛信息上报工作。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建立健全公路交通运输信息监测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完善预测预警机制。要贯彻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收集整理和监测分析可能引起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监测信息。
  4.2预警行动
  出现下列情况时,要及时向市交通运输局防汛抢险指挥部办公室通报:
  水利部门在发布有关河流的相关水文监测预警信息时;
  气象部门在发布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时;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a)信息报告与通知
  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制定值班表,落实值班人员、事故信息接收电话,事故发生后,通报程序为:值班人员→值班领导→总指挥→县防汛抢险指挥办和上级主管部门和防汛抢险办公室主任、副总指挥
  b)信息上报
  公路发生灾情后,按照本预案防汛救灾的预警级别,在30分钟内如实向县防汛救灾指挥部报告及市交通局报告,并及时通报有关部门,书面信息在灾情发生后3小时内上报。信息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灾情性质、级别、影响范围、灾情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c)信息传递
  公路灾情发生后,事发地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防汛救灾应急机构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区防汛指挥办、市交通运输局防汛救灾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区交通运输局防汛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防汛值班,及时汇总上报灾情的重要信息和情况,同时将上级领导作出的处置批示或者指示传达给有关防汛救灾应急工作机构,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5应急响应
  5.1影响分级
  根据汛期发生的灾害和事件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危害程度等因素,防汛救灾预警级别分为四个等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具体等级划分如下:
  5.1.1Ⅰ级(特别重大)
  当遇下列情况之一,导致或者可能导致公路中断,处置、抢修时间预计需要48小时以上,通行能力影响到全市行政区划甚至邻近省、市;或急需市人民政府或省交通运输厅等上级机关出面协调有关地方、部门或者军队、武警部队共同组织援救;或需要市人民政府或省交通运输厅等上级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国家紧急物资运输时,为Ⅰ级防汛救灾。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处置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等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发布Ⅰ级预警或者响应时;
  发生特大洪水,重要河段堤防出现重大险情或者决口,水库出现重大险情或者垮坝,暴雨引起重大山体滑坡,或者长时间浓雾等恶劣天气,造成或可能造成公路严重毁坏中断、交通堵塞;
  需要发出公路交通Ⅰ级预警的其他特殊情况。
  5.1.2Ⅱ级(重大)
  当遇下列情况之一,导致或者可能导致公路交通中断,处置、抢修时间预计在48小时以内、24小时以上,通行能力影响在鄂尔多斯市辖区内;或者需要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实施紧急物资运输时,为Ⅱ级防汛救灾。
  发生大洪水,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水库出现重大险情或者垮坝,洪水泛滥致使城市及人口聚集的村镇受淹,或者浓雾等恶劣天气,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路毁坏中断、交通堵塞;
  需要发出公路交通Ⅱ级预警的其他特殊情况。
  5.1.3Ⅲ级(较大)
  当遇下列情况之一,导致或者可能导致公路中断,处置、修复时间预计在24小时以内、12小时以上,通行能力影响
范围在县(市、区)行政区划内;或者需要县(市、区)级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紧急物资运输或者交通防疫措施时,为Ⅲ级防汛救灾:
  全市发生较大洪水,干流堤防和主要支流出现重大险情,水库出现重大险情或者垮坝,洪水泛滥致使城市及人口聚集的村镇受淹,或者浓雾等恶劣天气,可能造成县(市、区)范围的公路中断、交通堵塞;
  需要发出公路交通Ⅲ级预警的其他特殊情况。
  5.1.4Ⅳ级(一般)
  当遇下列情况之一,导致或者可能导致公路交通中断,处置、修复时间预计在12小时以内,通行能力影响在乡镇
范围内;或者急需县(市、区)级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组
织实施紧急物资运输时,为Ⅳ级防汛救灾:
  全市发生一般洪水或数县(市、区)发生较大洪水,干流出现险情或主要支流发生严重险情,小型水库出现重大险情或者垮坝,洪水泛滥致使城市及人口聚集的村镇受淹,或者浓雾等恶劣天气,可能造成乡镇范围以内的公路中断、交通堵塞;
  5.2响应程序
  5.2.1Ⅰ级(特别重大)防汛救灾应急响应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由市交通运输局防汛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必要时请示市人民政府领导)宣布启动本预案,分别向省交通运输厅和市人民政府报告灾情,并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迅速成立现场抢险救援指挥组和技术专家组,全面负责救援工作的协调指挥及技术指导;
  根据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下达应急救援任务,调动防汛救灾公路抢险畅通工作办公室和运输救援保障工作办公室的应急救援资源和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快速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根据“先通后善”原则,先保障交通畅通,后改善路况,恢复毁坏的公路交通设施。
  组织抢险队伍到达受灾现场。抢险畅通工作队在出现灾情时马上组织抢险队伍到达现场进行应急处理,灾情严重的,应在灾后2小时内实施交通安全管制措施。
  组织实施抢通。抢险队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多投入机械设备及抢险人员,科学制定处理方案,合理安排抢险工作,以最短时间清除险情,恢复畅通。
  及时上报抢险路段修复和通行情况。
  5.2.2Ⅱ级(重大)防汛救灾应急响应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由市交通运输局防汛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本预案,分别向省交通运输厅和市人民政府报告灾情,并亲自赶赴或指示市交通运输局防汛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带领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迅速成立现场抢险救援指挥组和技术专家组,全面负责救援工作的协调指挥及技术指导;
  根据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下达应急救援任务,调动防汛救灾公路抢险畅通工作办公室和运输救援保障工作办公室的应急救援资源和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快速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根据“先通后善”原则,先保障交通畅通,后改善路况,恢复毁坏的公路交通设施。
  组织抢险队伍到达受灾现场。抢险畅通工作队在出现灾情时马上组织抢险队伍到达现场进行应急处理,灾情严重的,应在灾后2小时内实施交通安全管制措施。
  组织实施抢通。抢险队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多投入机械设备及抢险人员,科学制定处理方案,合理安排抢险工作,以最短时间清除险情,恢复畅。
  及时上报抢险路段修复和通行情况。
  5.2.3Ⅲ级(较大)防汛救灾应急响应
  由灾情所在县(市、区)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当地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应立即赶赴事发地组织指挥救援工作,并及时将受灾情况向当地政府及市交通运输局防汛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根据“先通后善”原则,先保障交通畅通,后改善路况,恢复毁坏的公路交通设施。市交通运输局防汛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灾情需要调遣有关人员及救援资源达现场协助开展救援工作。
  5.2.4Ⅳ级(一般)防汛救灾应急响应
  由区交通运输局启动应急预案,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应赶赴或指示分管领导立即赶赴事发地组织指挥救援工作,并及时将受灾情况向市交通运输局和区防汛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根据“先通后善”原则,先保障交通畅通,后改善路况,恢复毁坏的公路交通设施。
  5.3处置措施
  公路灾情发生后,区交通局防汛救灾指挥部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市交通运输局及区防汛救灾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发地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急机构在报告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公路灾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先期处置措施:
  立即实施救援行动,组织开展自救互救;
  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
  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向社会发出告示、警告;
  紧急调配相关应急救援资源;
  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5.4应急结束
  5.4.1应急结束的条件
  险情排除,公路恢复畅通;
  现场救援活动(包括人员抢救、处置或危险隐患的排除等)已经结束;
  灾情造成的损害基本得到控制和消除;
  受威胁人员安全离开危险区并得到良好安置。
  5.4.2应急结束后应明确的事项
  a)事故情况报告事项;
  b)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c)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6信息发布
  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由区指挥部按照以人为本、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统一发布信息,其他单位和个人无权发布信息。区委宣传部根据区指挥部发布的信息进行宣传报道,正确引导舆论。
  7后期处置
  7.1善后处置
  县交通局防汛指挥部根据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及造成的损失,提出善后处置意见,并报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善后处置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确保社会稳定。
  7.1.1征用物资的补偿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因突发事件而紧急征用的物资给予补偿,被征用物资的单位应提交征用物资使用情况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被征用物资投入使用的时间、地点、日程记录或《行驶日志》摘录;
  投入的人力、设备、车辆、材料的数量、单价、计算方法;
  相应的物资管理费、交通费及其他有关费用;
  其他有关证据和证明材料。
  被征用物资单位不能提交上述材料的,按征用物资单位的记录给予补偿。
  7.2社会救助
  对因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困难需要社会救助的人员,由区人民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救助。
  7.3保险
  保险包括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和受灾人员、财产保险
  7.3.1应急救援人员保险
  应急救援人员其所属单位应当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7.3.2受灾人员、财产保险
  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保险公司要迅速组织人员深入事发地调查灾情,及时确定理赔方案,尽快实施保险赔付。
  7.4调查与评估
  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宣布启动应急响应的市、县两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要尽快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调查评估报告,参加应急救援行动的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调查工作,认真答复与事件有关的询问,真实地提供各种记录。调查评估报告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事件的基本情况;
  事件原因分析;
  事件结论;
  事件处置的经验、教训及改进的建议;
  应急预案效果评估情况和应急预案的改进建议;
  必要的附件。
  8保障措施
  8.1通信保障
  县交通运输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通信设施系统,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通过有线电话、移动手机、无线电台和互联网络等多种形式,确保在事件发生时通信畅通。
  8.2应急队伍保障
  县交通运输局组建不少于60人的防汛抢险队伍,随时准备参加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8.3经费保障
  抢险应急资金要早筹措,确保随用随取,合理开支,实现抢险资金保障。
  8.4其他保障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好对重灾后重建的物质、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保障。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发地的实际情况和突发事件特点,负责组织受威胁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确定紧急情况下群众疏散撤离方式、程序;组织指挥群众安全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以及做好紧急避难场所、医疗防疫、疾病控制、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9培训与演练
  9.1培训
  县交通运输局、局属各单位要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工作,将应急培训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并作为年度考核指标。原则上,各级领导干部每年培训不少于2次;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每季度应至少接受1次相关知识的培训;并依据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实施应急人员的动态管理,提高公路交通应急保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9.2演练
  为保证本预案的有效实施及不断完善,县交通运输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结合应急预案制定演练计划,针对各单位的应急工作实际,每两年至少组织一次防汛抢险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有评估、有总结。
  10奖惩
  防汛抢险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重要信息或者应急处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按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附则
  11.1术语和定义
  小雨:24小时降雨量小于10毫米;12小时降雨量在0.2—5毫米之间。
  中雨:24小时降雨量在10.1—25毫米之间;12小时降雨量在5.1—15毫米之间。
  大雨:24小时降雨量在25.1—50毫米之间;12小时降雨量在15.1—30毫米之间。
  暴雨:24小时降雨量在50.1—100毫米之间;12小时降雨量在30.1—70毫米之间。
  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在100.1—200毫米之间;12小时降雨量在70.1—140毫米之间。
  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大于200毫米;12小时降雨量大于140毫米。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水等原因,在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岗地)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其相伴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
  警戒水位:是指江河漫滩行洪,堤防可能发生险情,需要开始加强防守的水位。
  汛限水位:是指水库遭遇设计洪水时,能确保大坝安全,利用防洪库容进行洪水调节的起调水位。水库汛限水位
关系到水库防洪安全、地区供水安全保证程度、发电综合效
益高低。
  一般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5-10年一遇的洪水。
  较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10-20年一遇的洪水。
  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20-50年一遇的洪水。
  特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大于50年一遇的洪水。
  紧急防汛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当江河、湖泊的水情接近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水位,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时,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在紧急防汛期,国家防汛指挥机构或者其授权的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汛指挥机构有权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作出紧急处置。防汛指挥机构根据防汛抗洪的需要,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决定采取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物和其他必要的紧急措施;必要时,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按照防汛指挥机构的决定,依法实施陆地和水面交通管制。
  11.2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区交通运输局负责解释。
  11.3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4篇: 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篇一: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

2013-07-19发布 2013-10-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以及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附件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aq/t 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

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 资料收集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4 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 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b) 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c) 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5 应急能力评估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4.6 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见附录a。

4.7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5 应急预案体系

5.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5.2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5.3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5.4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共同进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6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6.1 总则

6.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6.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6.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6.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6.1.5 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6.2 事故风险描述

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6.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6.4 预警及信息报告

6.4.1 预警

6.4.2 信息报告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 信息接收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b) 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c) 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6.5 应急响应

6.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6.5.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级别和发展态势,描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5.3 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6.5.4 应急结束

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6.6 信息公开

明确向有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通报事故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6.7 后期处置

主要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等内容。

6.8 保障措施

6.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可为本单位提供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同时,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6.8.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等。6.8.3 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6.8.4 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6.9 应急预案管理

6.9.1 应急预案培训

【篇二: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生产规模、事故风险等情况,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2003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aq/t 9007—201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2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

3.4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

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救援活动。

4 预案编制程序

4.1 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分工和职能,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预案编制工作。

4.2 资料收集

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企业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3 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 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b) 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c) 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4 应急能力评估

从应急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与装备等方面,对本单位的应急能力进行客观评估。

4.5 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预案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预案相衔接。

4.6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或论证。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或论证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本单位组织有关专家或技术人员进行,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派员参加。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通过演练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应急预案评审或论证合格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备案,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实施。

5 应急预案体系

5.1 基本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经营规模、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组

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5.2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预案管理等内容。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

5.3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具体事故类型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危险性分析、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风险种类少的生产经营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需要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5.4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编制,做到现场作业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经常进行演练。

6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6.1 总则

6.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6.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参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

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6.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6.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6.1.5 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6.2 风险描述

描述本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6.3 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本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6.4 预警及信息报告

6.4.1 预警

根据企业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6.4.2 信息报告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重大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 信息接收与通报

【篇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文档】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导则aq/t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06年9月20日发布,2006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前言引言1 范围2 术语和定义3 应急预案的编制4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5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6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7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8 附件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云峰、蒋仲安、时训先、钟茂华、刘功智、郑双忠。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定本标准。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立足自救。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第5篇: 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附件1

浙江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导则(全本)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二○一五年九月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和浙江省有关应急预案的法规、标准、指导性文件以及国家和浙江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的,是作为浙江省企业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改变:

——标准名称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程序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现场处置预案的主要内容

——预案格式和要求

本规范由浙江省环境执法稽查总队组织制订。

本规范起草单位: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由浙江省环境保护厅2015年9月9日批准,2015年9月9日实施。

本规范由浙江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本的框架结构、编制原则、工作程序、编制内容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浙江省境内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本的编制,国家和省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34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第27号);

《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浙江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第二版)》;

《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

《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危险化学品名录》;

《剧毒化学品名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目录》;

《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浙江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标准、技术规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建设设计防火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程》;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

《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

《水体污染事故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运行管理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指企业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确保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环境风险:是指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

环境风险物质:指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强腐蚀性等特性,在泄露、火灾、爆炸等条件下释放可能对公众或环境造成伤害、损害、污染的物质。

环境风险单元:可能导致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潜在的环境风险单元。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环境风险物质的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企业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环境敏感点:本导则所称环境敏感点,是指宏观条件下把环境敏感区的一个区域看成点。泛指企业周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企业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

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

3、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环境风险受体: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业外部人群、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位或区域等。

事故污水: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生产废水、清净下水、雨水或消防水等各类污水。

环境应急池: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容纳事故污水的水池。

应急准备: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应急预警:是指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之前,根据以往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的减轻危害所造成损失的行为。

应急响应: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应急处置: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处置、救援措施或行动。

4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程序

企业委托专业咨询机构或自行组织预案编制小组按以下程序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图4-1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程序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别和应急职责,结合企业部门职能分工抽调预案编制人员。预案编制人员应来自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包括应急指挥、环境风险评估、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组织管理、监测、消防、工程抢险、医疗急救、防化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和企业内部、外部专家。预案编制工作组应进行职责分工,制定预案编制任务和工作计划。

基本情况调查

概况

企业概况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名称,法人、法人代码、详细地理位置(经纬度)等;

2、经济性质、隶属关系、从业人数等;

3、“三废”排放去向(水域名称),治理措施、输送方式,排放口位置。

4、其他情况说明。

企业周边环境概况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所在地的气候(气象)特征、水文特征、历史上发生过的极端天气情况和自然灾害情况等;

2、所在区域概况、地形、地貌、地质、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3、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包括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质量标准及最近一年的环境质量现状等;

4、周边环境敏感点情况,包括相邻企业基本情况、周边居民区分布情况、周边道路交通情况等。

环境风险等级评估

依据“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第二版)”进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评估,确定自身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应急资源调查

依据“浙江省企业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技术规范”调查企业环境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应急资源等状况。

环境风险辨识与应急能力评估

环境风险辨识建立在环境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基本方法可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和“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第二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明确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名称、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物化性质、对人、动植物的危害、明确各类物质相关标准及限值(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高允许浓度,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及行业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行业标准等)。

2、明确企业生产工艺(包括工艺名称、反应条件、是否属于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等情况)、废水排放去向、安全生产控制措施(包括消防验收、安全生产许可、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等情况)、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包括截流措施、事故污水收集措施、清净下水系统、雨水系统和生产废水系统等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以及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和生产区域或厂界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系统等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固废处置和堆放情况)以及环评及批复的其他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包括应急预案隐患排查、宣传培训)和基础环境管理。

3、明确企业周边水环境风险受体(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特殊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区、鱼虾产卵场、天然渔场等)、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重要基础设施、企业等主要功能区域内的人群、保护单位、植被等)及土壤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居住商用地)情况。

4、收集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提出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针对每种情景进行源强分析、环境风险物质释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根据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给出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风险受体的影响程度和范围,预估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级别。

应急能力评估建立在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依托环境风险辨识,针对企业已建、在建、新建项目,对企业第一时间可调用的环境应急队伍、装备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应急处置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企业必备应急资源及装备种类。

应急预警级别与响应级别判定

针对环境风险辨识及应急能力评估结论,按照突发事件环境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警级别进行判定。

应急预警级别分类分别为车间级预警、厂区级预警、厂外级预警。应急预警级别应等于或高于应急响应级别。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警级别判定结论,结合企业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判定应急响应级别标准。

应急响应级别分类分别为车间级应急响应、厂区级应急响应、厂外级应急响应。

应急预案编制体系

在以上调查分析结论的基础上,经过评估确定为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的企业,结合经营性质、规模、组织体系和环境风险状况、应急资源状况,编制企业环境应急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综合环境应急预案体现战略性,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件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内容。

专项环境应急预案体现战术性,针对某一种类的环境风险,根据存在的环境风险单元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进行编制。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特征、主要污染物种类、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现场处置预案体现操作性,针对环境风险较大的重点岗位进行编制。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综合环境应急预案、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之间应当相互协调,并与所涉及的其他预案相互衔接。编制过程中,应征求员工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代表的意见。

应急预案的评审和演练

预案编制完成后,企业组织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代表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开展演练进行检验。

应急预案的签署发布

预案经企业有关会议审议,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5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总则

编制目的

简述预案编制的目的、要达到的目标和作用等。

编制依据

简述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资源调查结论等。

适用范围

说明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件类型、级别等。

事件分级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将突发环境事件划分三个级别,明确响应启动标准:

车间级:事件出现在企业的某个生产单元,影响到局部地区,但限制在单独的装置区域。

厂区级:事件限制在企业内的现场周边地区,影响到相邻的生产单元。

厂外级:事件超出了企业的范围,临近的企业受到影响,或者产生连锁反应,影响事件现场之外的周围地区。

工作原则

明确企业环境应急工作应遵循的预防为主、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自救、属地管理,整合资源、联动处置等原则。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企业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预案之间的横向关联及上下衔接关系。

基本情况

综合基本情况调查内容,简要描述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结论。

环境风险辨识

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列表说明企业环境风险物质的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存储位置,说明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值)、储存方式与场所等。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结果,简要说明企业生产过程、废水排放去向、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基础环境管理情况,说明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值)。

综合基本情况调查内容及环境风险评估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企业环境风险受体:

1、列表说明企业边界5公里范围内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和土壤环境风险受体的名称、规模(人口数、级别或面积)、中心经度、中心纬度、距企业距离(米)、相对企业方位、服务范围(取水口填写)。

2、列表说明企业雨水排口、清净下水排口、废水总排口下游10公里范围内水环境风险受体及跨境水体的名称、规模(级别或面积)、中心经度、中心纬度、据企业距离(米)、相对企业方位、服务范围(取水口填写)。

3、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说明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环境风险单元

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企业环境风险单元:

1、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数量、存储方式等情况;

2、企业生产工艺及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3、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的收集、处置情况;

4、可信事故预测结果。

明确企业环境风险单元。

从以下几方面归纳企业环境风险:

1、环境风险物质的危险特性;

2、环境风险单元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风险程度;

3、明确周边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点。

明确每个环境风险单元可能发生的事件情景、源强分析、事件后果(事件波及范围、人员影响及环境影响等)和突发环境事件级别。

应急能力建设

依据应急能力评估,结合企业环境风险辨识内容,从以下几方面归纳企业环境应急能力,提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计划与目标:

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评估结论。结论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和演练、环境应急物资和设备管理、环境应急救援力量、环境安全培训、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机制、环境风险岗位责任制等制度落实情况。

2、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评估结论。结论包括环境应急有关标识标牌、环境应急池、初期雨水收集系统、危化品存储区域截流设施及切换阀、危化品装置区和装卸区截流设施及切换阀、雨水(清下水)排放监视和切断装置、生产废水总排口监视和切断装置、可燃或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和远程切断系统等。按“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标准设计的初期雨水收集池或环境应急池容量、方位和应急阀门状况。

3、环境应急资源评估结论。说明包括应配备的应急物资、应急装备种类和应设置的应急救援队伍种类,说明可请求援助或协议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

组织机构和职责

组织机构

以组织机构框架图的形式明确以下内容:

1、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构成、一般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处置小组(一般包括综合协调组、现场救援组、环境保护组、物资调度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发布组等,可依据企业具体情况调整)、专家组等构成。

2、根据不同的事件级别,分别明确现场负责人,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工作和开展事件处置措施。

职责

规定环境应急体系中各岗位的应急工作职责、协调管理范畴、负责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具体操作步骤等。

预防、预警及信息报告

预防

1、建立健全预案体系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及时修订综合环境应急预案,根据环境风险单元及生产工艺的变化情况,制定新增风险的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和重点岗位现场处置预案。

2、环境风险监控

结合企业实际,可结合“浙江省环境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报告制度”工作,每日开展生产设备、“三废”处置情况巡查,每月对自身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环境安全状况进行排查,对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每月自查完成后形成环境风险源检查情况表,并汇总整理成环境安全风险源管理台账。

根据企业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重点废气、废水排放点位进行例行监测,及时分析汇总数据。

预警

根据环境风险监控状况、事件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信息报告

1、信息接收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件信息接收、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2、信息上报

明确事件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报告事件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3、信息传递

明确事件发生后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以及请求援助单位通报事件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应急响应

响应分级

根据事件紧急、危害程度和企业控制事态的能力,对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根据事件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启动标准。

响应程序

根据事件级别的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机构应急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和步骤,并以流程图表示。

应急处置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包含以下内容:

1、污染源切断

明确环境风险单元、生产系统、“三废”排放系统终端污染源切断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应急物资,明确不同污染物切断方式方法。

2、污染源控制

明确不同级别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源控制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应急物资,明确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危废等泄漏事件控制方式、方法。

3、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

(1)明确事件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责任人、联系方式及撤离方式、方法;

(3)非事件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责任人、联系方式及撤离方式、方法;

(4)现场实时监测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撤离的责任人、联系方式及撤离方式、方法;

(5)事件影响区域,如周边工厂企业、社区和村落等人员紧急疏散的责任人、联系方式及撤离方式、方法;

(6)受影响水域应采取的措施说明。

4、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2)制定群众安全防护措施、疏散措施;

(3)明确事件现场的保护措施。

5、应急监测

(1)明确应急监测方案,包括污染现场、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仪器、药剂,可能受影响区域的监测布点和频次。

(2)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企业环境监测机构要立即开展应急监测,在政府部门到达后,则配合政府部门相关机构进行监测。

6、现场洗消

明确相关人员洗消的应急物资及方式、方法。明确事件发生现场净化方式、方法,明确事件产生废水、废气、危废的相关防治方案。

7、次生灾害防范

视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次生灾害防范措施、监测方案,防止次生环境事件。

应急终止

1、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

2、明确应急终止的程序。

3、明确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的方案。

信息公开

明确向有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通报事件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后期处置

1、明确事件污染物处理及环境损害赔偿方案。

2、配合有关部门对突发环境事件中的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3、根据当地环保部门要求,明确开展环境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保障措施

应急通信与信息保障

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分类、分级,明确与环境应急工作相关的单位和人员联系方式及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通讯系统与配套设施,确保应急状态下信息通畅。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环境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环境应急专家、专业环境应急队伍、兼职环境应急队伍等。

应急装备保障

明确企业的环境应急物资和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主要包括应急堵漏设备、应急监测仪器、应急交通工具、应急标示标牌和事故污水消纳、处理设施等。

其他保障

根据环境应急工作需求,确定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预案管理

培训

明确对员工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明确对可能受影响居民和单位的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演练

明确不同类型环境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范围、频次、内容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适时组织有关单位对演练进行观摩和交流。

评估及修订

明确预案评估、修订、变更、改进的基本要求、时限及采取的方式等,以实现企业环境应急体系的可持续改进。

备案

明确预案备案的方式、时限、报备部门以及报备文件目录等。

签署发布

企业针对预案真实性及有效性进行审议,通过后由主要负责人签署负责,并发布实施。

6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根据环境风险单元特点,明确可能发生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制定各类型突发环境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

环境风险辨识

根据存在的环境风险单元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针对存在某一种类环境风险(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的环境风险单元进行危险性分析,明确其危险特性。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针对存在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某一种类环境风险的环境风险单元,进行可信事故预测,判断其主要污染物种类,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后果和事件波及范围,并充分考虑伴生/次生事件后果与波及范围。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机构

明确专项环境风险应急组织机构的构成,并与综合应急预案应急组织机构相衔接。

职责

规定专项环境风险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责、协调管理范畴、负责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具体操作步骤等。

应急处置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件类型、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水环境状况等,明确以下内容:

(1)可能受影响水体情况说明,包括水体规模、水文情况、水体功能、水质现状等;

(2)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3)事件发生后,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方法及泄漏至外环境的污染物控制、消减技术方法及工程措施说明;

(4)制定水污染环境事件预防、告知、救治等措施;

(5)其他说明。

突发大气污染环境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件类型,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及风向、风速和地形条件等,需确定以下内容:

(1)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措施;

(2)制定气体泄漏事件所采取的现场洗消措施或其他处置措施;

(3)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及区域环境状况;

(4)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5)可能受影响区域企业、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和路线、基本保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方法;

(6)临时安置场所;

(7)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

(8)其他说明。

突发土壤污染环境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污染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需确定以下内容:

(1)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措施;

(2)制定防止发生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技术和工程处置措施;

(3)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及区域环境状况;

(4)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5)可能受影响区域人员疏散的方式和路线、基本保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方法;

(6)临时安置场所;

(7)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

(8)其他说明。

7现场处置预案的主要内容

根据环境危险较大的重点岗位(包括重点生产岗位、环境风险防控岗位、污染物处置岗位)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分析,确定污染源切断、污染物控制、污染物应急处置的具体操作内容,要与专项应急预案相衔接,制定现场处置程序,以卡片形式置于岗位现场明显位置。

重点生产岗位现场处置程序应明确污染物切断应急响应流程(包括应急信息报告流程,污染源切断措施,现场工作人员应急防护、自救互救程序等)以及各步骤责任人员及联系方式。

环境风险防控岗位现场处置程序应明确污染物控制应急响应流程(包括应急信息报告流程,应急阀门切换流程,污染物扩散监控流程,现场工作人员应急防护、自救互救程序等)以及各步骤责任人员及联系方式。

“三废”处置岗位现场处置程序应明确污染物处置应急响应流程(包括应急信息报告流程,“三废”应急处置流程,现场工作人员应急防护、自救互救程序等)以及各步骤责任人员及联系方式。

8附件规范化格式文本

应急信息接报、处理、上报,应急预案变更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1)企业所处位置图、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位置关系图、本单位及周边区域人员撤离路线图;

(2)企业环境风险单元分布图、应急设施(备)分布图、应急监测建议点位图;

(3)企业厂区雨水、清净下水和各类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危险物质运输(输送)路线图。

下游10公里以内包含城镇(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企业,还应绘制企业周边饮用水水源地情况示意图。

环境应急联络表

列出企业环境应急指挥部、环境应急功能小组、外部协议援助部门、外部可请求援助部门等环境应急联系人、联系方式。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或备忘录。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第二版)”编制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依据“浙江省企业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技术规范”编制的企业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9预案格式和要求封面

1预案编号

封面右上角第一行,根据管理需要自行对预案进行编号。

2预案版本号

封面的右上角第二行,标明预案的版本序号。

3企业名称

企业的名称。

4预案名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名称。

5预案发布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签署负责人及签署发布日期。

6编写单位名称

如委托外部有资质单位编写预案,注明预案委托编写单位名称。

7编制日期

预案编制的时间。

责任表

预案编制人员名单及签名。如委托外部有资质单位编写预案,编制人员应包含预案委托编写单位编写人员。

相关热词搜索: 抢险 防汛 应急预案

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