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演说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中学文科综合教学资源第一站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要说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

 2.简要说明人类中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条件。

 3.简要说明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4.简要说明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三种人地关系的比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科学判断力。

 2.以具体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理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自己的生活中注意环保节约。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2.人类中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条件

 3.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教学难点】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及其原因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天然橡胶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种植区

 师:为什么天然橡胶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可以种植

 生 1:该地气候适宜。

 师:很好,西双版纳局部小气候条件优越,全年高温多雨,适宜天然橡胶生长。

 生 2:橡胶品种的改良。

 师:正确。这一案例,对我们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启迪

 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重要影响但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师:是的,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可是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却经历了好几个不同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板书)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推进(新知识传授)

 师:大家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地理环境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而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就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师: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在古希腊时代,人类逐渐萌生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这是人地关系理论中最早形成的一种观点。

 (板书)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1、产生原因

 师:其核心思想是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板书)2、核心思想

 师: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板书)3、评价

 师: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大家看知识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拉采尔。

 师: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因此受到了否定和批判,“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应运而生。

 (板书)二、人类中心论

 1、产生原因

 师: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板书)2、内容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拉采尔

 (1)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人类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地理环境决定论形成与传播的代表性人物,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进入地理科学领域,一般认为自拉采尔开始。

 (2)主要思想:拉采尔所处的时代,是欧洲文化受到达尔文进化论强烈冲击的时代,他把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机械地应用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中。

 师:大家可以举例说明。

 生:杀鸡取卵

 生:竭泽而渔

 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生: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师: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人类中心论一味地从人类自身需求出发,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人地关系越来越紧张,造成了国际上悲观派与乐观派的大论战。大家阅读《增长的极限》与《没有极限的增长》,并针对上述两种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生:(略)

 师:(总结)两方观点都有失偏颇。悲观派过分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而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与之相反,乐观派则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两种观点又都具有可取之处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势必会造成自然资源的减少、污染规模的扩大和污染程度的提高,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能源、资源的消耗不断降低,新能源、新资源不断出现,随着环保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将可能被减轻,甚至消除。但是也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因此既不可以限制经济的增长,也不可以让经济无限制的增长,应该让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保持在地理环境的许可范围内,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板书)三、人地伙伴论

 1、产生原因

 师: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开始反思以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逐步构建了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伙伴关系。

 (板书)2、核心思想

 师: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这样的思想会给人地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生:该理论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

 师:很好!其实中国古代早已有这种思想的产生,大家阅读知识窗《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板书):3、评价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强调天(自然)与人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其基本内涵包括自然与人类的“相类、相通、相应和相统一”。即人是天地所生,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故而人的行为准则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相通的。但自然也不是完全被动的,可以根据人的不同行为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必须实现天人相协调、相统一。

 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包含了当前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观点和

 【活动与探究】

 活动或探究课题的题目:过度捕捞和伏季休渔

 活动或探究的内容:我国一些海区曾因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濒临枯竭。近些年来,采取伏季休渔措施后,渔业资源得以恢复,鱼产量又出现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1.两种不同的捕鱼观念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有何不同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2.在我们的家乡,哪些做法符合“人地伙伴论”的思想举例说明这一思想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活动或探究的办法、过程:讨论、分析

 活动或探究的结果:课上交流

 【课后作业】

 导学练相关知识

 【板书】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 。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示意图,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以具体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理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2.人类中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条件

 3.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教具准备】

  投影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师:大家看 32 页图,这是哪一个天体

 生:地球!

 师:对了,只有地球才这么漂亮,这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美丽的一颗星球,它是一个蓝汪汪的水球,但是这一颗美丽的星球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联合国召开过三次有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会议。大家阅读课前导入部分,归纳出三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

 生:第一次为 1972 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第二次为 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地球在我们手中”的口号;第三次为 2002 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师:由此可见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为什么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板书)一、理解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师: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

 (板书)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课件展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师:(详解)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世界各国的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生活

 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社会发展才是目的。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包括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师:如果图中经济系统为钢铁生产系统,

 将各组词组相应的字母填入图中括号内:

  ①工业产值、利润

 ②技术人员

 ③铁矿石、煤炭

 ④土地、水、空气

 ⑤厂长、经理、车间主任 ⑥钢材 ⑦工业“三废” ⑧生活垃圾

  (投影)

  生:(练习)

 师:(评价)

 5 51 1 、6 62 23 37 78 84 4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板书)1、公平性原则

 师:(讲解)公平性原则是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所谓时间上的公平,又称“代际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所谓空间上的公平,又称“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同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并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师:(小结)

 代际公平——历史连续,这一代人只有一个地球,但地球不仅是这一代人的。

 代内(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公平)公平——发达国家已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对环境变化影响大,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承担主要责任。

 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板书)2、持续性原则

 师:(讲解)(1)制约因素: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有许多制约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

 (2)核心: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条件: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4)目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eCOIlomic benefit)、社会效益(socialbenefit)和生态效益(ecological berleftt)的相互协调。

 (板书)3、共同性原则——从全球利益出发

 师: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是单靠某一个国家就能得到很好解决的,而是需要国际合作,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获得解决。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臭氧层空洞等。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地区性问题——全球性问题(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全球合作能否成功)——关键是能否在资金和技术转让等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

 (板书)4、阶段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想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承担责任方面,表现明显的差异。大家分析一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

 生:发展中国家:贫困和不发达是环境退化的根本原因。这些国家长期处于贫困、人口过度增长、环境持续恶化的恶性循环之中。需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消除贫困,增强自身的环保能力,只有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生:发达国家是造成目前地球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责任者。有义务率先采取有关环境保护措施,为国际合作做出更多贡献。

 师:很好。

 [活动]

 (1)说出清洁生产的含义。

 (2)为了促进清洁生产的发展,我们应该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图中三图分别是哪个国家的环境标志查找资料,说说每幅图案的寓意。

 (3)某商品带有环境标志,就意味着该商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为什么说倡导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请阐述其中的道理。

 (板书)三、可持续发展从概...

相关热词搜索: 之路 第一站 教学资源

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