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读音为tǐ huì,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体验领会,出自《朱子语类》卷五,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长津湖观影体会简短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长津湖观影体会简短6篇
电影《战狼》观后感
铁一中分校致远1-1班 王栗铂
我们在蓝田国防教育基地接受训练时,观看了电影《战狼》。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主角冷锋在执行任务时,为了救受伤的队友,违令杀死了恐怖分子。在要被开除军籍时,却因为突出的狙击能力加入了神秘的战狼中队。第一次演习时,他的队长就被寻仇的恐怖分子所雇佣的士兵杀死。他们接到命令,为了战友的性命、祖国的尊严去消灭这帮雇佣兵。最后,完成了任务,表明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决心。
电影中有感人的部分也有轻松的时候。比如用战友们幽默诙谐的玩笑体现出军人们在艰苦训练中也能作乐,在互相调侃中也会对祖国的强大体现出自信;比如在行动中,冷锋的父亲为了解脱自己班的受俘战友,自己的下半生活在了内疚与悲伤之中……
而后边与毒枭的战斗更是体现了祖国的军事实力,威慑一切犯罪分子,安定边疆。最近时间,因为我国军事的低调导致了许多人都以为我们好欺负,但当真的有人按捺不住要来挑衅一番时,我们一定不会留手,像影片中的冷锋一样,这是体现了我们的军事力量。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更是热血沸腾,豪气干云,这是中华民族该有的气魄。
在二战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历经了长达十四年的浴血斗争,千万中华儿女们的努力和无数军人的牺牲才换来的和平,我们会忘吗?我们怎会忘?我们当然没有忘!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在默默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可能现在社会的安逸让我们不再积极地关注国家军事的发展,但是通过这部电影,大家一定明白了,明白了祖国有多么强大,多么不容侵犯!
可是,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时刻注意,维护国家的利益,一切以国为先,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奉献,去奋斗,去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最后说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迟浩田谈抗美援朝长津湖:没见过冻死这么多人(1)
2011-08-12 08:19:59 中华网论坛 【大 中 小】
志愿军79师在长津湖战斗发起前举行宣誓
迟浩田(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我第一次看到,战士瞪得眼睛很大,笑咪咪的,脸上都是冰,一化以后看那很安静的,这种场面确实我从来没见过,没见过一次冻死这么多人。
陈晓楠:60年前,朝鲜战场的长津湖战役打到最后阶段的时候,美军陆战一师部队开始拼命的突围,而志愿军9兵团的目的呢就是要把围困的美军消灭在长津湖,一个要打,一个要跑,一个凭借着精良的装备且战且退,一个保卫家国杀敌心切。
陆战一师作为美国部队当中最王牌的师团,以现代化的战争手段不断的冲破志愿军的层层包围,在最后关头,志愿军9兵团找到了一个阻击敌人的绝佳地点,那就是水门桥,只要炸掉这座大桥,美军将无法跨越万丈深渊的峡谷,水门桥成为了陆战一1师生死攸关的一道屏障。
美军陆战第1师且战且退 水门桥成其生死屏障
解说:水门桥位于长津湖古土里以南的六公里处,桥下就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陆战第1师众多的汽车、坦克都必须经过这个大桥,才能够撤出长津湖地区,而通过了这座大桥之后就是黄草岭,朝鲜东部扇区的最后一个山头。此后地势就会极为平坦,能够直通位于兴南的港口,陆战一师的机械化部队就可以快速的摆脱9兵团的追击,而如果水门桥被破坏掉的话,陆战一师无路可绕只能被堵截于此,那将是志愿军消灭美军的最好时机。志愿军9兵团负责炸桥任务的部队一早就穿插到了水门桥下。
徐邦礼(原志愿军20军58师172团2营6连指导员,现83岁):为了封锁这个桥,他有一个坦克营,他叫作分团,美国叫作分团,坦克分团。叫我们讲就是一个营,他有40辆坦克,一字摆开在那里。那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个大桥拿下来。
】
志愿军挺进长津湖
志愿军组建敢死队 三次炸毁水门桥阻击美军
解说:12月1日,志愿军发起了突然性的攻击,让守桥的美军措手不及,水门桥被成功炸毁,可是第二天,美军工兵部队就用一座木桥进行了修复。12月4日,志愿军再度出击,第二次将美军架好的桥梁炸毁,而美军又在原桥残留的桥根部架设了钢制桥梁,使其恢复通行。水门桥两次被炸两次修好,它的存在等于给了陆战第1师一线生机。
姜庆云是27军80师240团3营7连的连长,也是这次负责炸桥任务的部队之一,他马上又调集两个排的兵力组成了一支敢死队,发起了第三次摧毁水门桥的行动。
姜庆云(原志愿军27军80师240团3营7连连长,现83岁):我带了一个步兵排加一个重机枪班是20多个人,当时美军这一梭子打倒七个人,牺牲了三个人,四个负伤了,其他的人还在继续前进呢,继续向桥头走,离着桥头就有四五十米。
解说:美军守桥部队早就有所准备,水门桥修好之后就部署了重兵,姜庆云的敢死队都反穿着棉袄,让白色的内衬成为雪地里的保护色,借着漆黑夜色一边冲锋一边隐蔽,每个战士身上都背着几公斤的炸药,想要冲过美军的机枪火力网。当时,姜庆云就在密集的子弹中负伤了。
姜庆云:这里一发这里一发,两发。一失血就没有力量了,人一失血无能为力。
志愿军出其不意,迂回包围敌人
解说:12月6日晚上,姜庆云的战友们第三次冲过了美军的阵地,用血肉之躯把新架设的大桥和根部基座全部炸毁。
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就报告给了陆战第1师的师长史密斯,史密斯率领陆战一师突围数日,虽然每天也都伤亡不断,但战斗序列并没有被打散,可目前的情况,志愿军9兵团20军、27军紧追不舍,26军也在步步逼近,如果水门桥不能通行,陆战第1师就会被压制在绝壁的边缘,志愿军绝不会错失这次进攻的机会。
史密斯现在对志愿军的部队已经有所了解了,这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由着超乎寻常的意志力,那些不断追击的志愿军并不惧怕强大的火力,他们总是冲锋到距离美军二三十米的时候,开始投掷手榴弹,严寒的天气把他们的手都冻肿了,甚至无法拉出手榴弹的拉环,有的士兵跑掉了鞋子依然都不会放弃。
想到这里,史密斯师长心底泛起了一丝绝望,中国的军队绝对不只是想把美军赶出长津湖这么简单,他们的目的是想要全歼陆战一师。史密斯不敢耽搁,他第一次用焦急的口吻要求美军的司令部想办法,否则的话陆战一师将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张克勤(某集团军军史馆主任,现75岁):我们的战术比较灵活机动,而且这都是解放战争时候的老兵,都有战斗经验,虽然在南方打仗雪地经验不足,所以我们冻伤了那么多人,如果不冻伤那么多人,那打的更好。
解说:陆战一师身陷绝境,这个消息震动了整个联军司令部,美军高层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陆战一师葬送在长津湖,这个王牌师可是美军的一面旗帜,这不单单是一场战斗的失败,而是会让整个美军都颜面扫地。因此,负责后勤的美军部队连夜部署,在日本三菱重工制作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用C—119运输机在凌晨运往一千多公里以外的朝鲜水门桥附近。
9点30分,用巨型降落伞直接空投到了美军阵地,经过一天一夜的紧张施工,陆战一师的工兵部队于8日下午四点钟架桥成功。
这一天,长津湖的气温又骤降到了零下38度,20军58师两个连的部队在水门桥边的高地上阻击美军。陆战第1师也意识到周边的高地上会埋伏,在通过大桥之前,就派先头部队进行侦查,当美军的士兵摸到山头上之后,他们也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陈晓楠:为了阻止陆战一师从水门桥上通过,志愿军9兵团在水门桥边上的高地上埋伏了两个连的兵力,本来呢他们将会在美军通过的时候发起攻击,就连美军也都很奇怪,为何在水门桥没有见到志愿军的影子,在心存侥幸的同时,他们派遣侦察兵在附近的山头搜索,在冰天雪地里,他们发现了志愿军的身影。
解说:在水门桥附近的高地上,志愿军一个连的官兵呈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里,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注视着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全部冻死在山头上。全部化作了晶莹的冰雕,整整一百多人的连队,幸存者仅仅是一个掉队的战士和传达命令的通讯员。
纵观世界战史,也只有中国,只有中国的军人才有这样的战斗精神。
吕焕言(原志愿军20军60师178团1营2连班长,现88岁):在敌人逃走的时候,下来时我们经过一个阵地,亲眼看到有两个排的战士都坐在公路边等待敌人逃跑的时候追击、消灭敌人,枪都竖着靠在身上,人都坐得笔挺,全部冻死了。
迟浩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我第一次看到战士,瞪得眼睛很大,笑咪咪的,脸上都是冰,一化以后看那很安静的,这种场面确实我从来没见过,没见过一次冻死这么多人。
解说:直到现在,迟浩田将军提起长津湖还是唏嘘不已,迟浩田是山东招远人,小的时候曾经和父亲一起闯关东,因为有东北生活的经历,在严寒的天气中,迟浩田的父亲就曾经教过他很多御寒和防止冻伤的方法。
迟浩田:冷的时候不要用热水,用雪来搓手搓脸没事。我别的事没记住,这个话我记住了。一冷了马上拿雪搓一搓,再搓脸,所以我是全营唯一没有冻伤的。
解说:当志愿军的追击部队抵达水门桥的时候,他们目睹了自己战友悲壮的场面,在冻死的战士中,有一位来自上海的战士叫宋阿毛。在他的上衣兜里找到了一张纸片,写着这样一段话,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晚上6点钟的时候,陆战一师一万多名士兵,一千多辆汽车坦克通过了新架设的水门桥,在美3师的接应下,他们终于走出了长津湖地区的崇山峻岭,开始向兴南港方向撤退,志愿军9兵团依然锲而不舍的追击,唯一可惜的是第26军直到美军通过了水门桥才在齐腰深的大雪中跋涉而来。
陆战一师此时也是筋疲力尽的状态,26军没能及时赶到展开攻势,错失了全歼陆战一师的良机。
美陆战1师在长津湖
马曰湘(原志愿军26军77师231团1营地机炮连副指导员,现81岁):敌人都跑了,本来是要把陆战一师全部歼灭了,26军就这么个任务,我们一个营,在这个山头上就看见了敌人在下面跑,一个连是五个排,死了很多,再冻,实际上没有枪伤,都是冻伤的,主要是没吃饭,吃了饭肚子饱饱的,不会冻那么厉害,没饭,都饿得要命。
解说:美国海军陆战队最精锐的陆战一师在长津湖战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根据志愿军的战后统计,该师编制人数约2.5万人,战斗伤亡约7000人,其中被俘及失踪约为2500人,另有冻伤减员约7300人,而陆战第1师的史密斯师长宣布,他们部队只阵亡了969人,因伤不治死亡163人,在战斗中失踪199人,在战斗中负伤5517人,而其中绝大部分也都是冻伤。
就在陆战一师东线溃败的同时,西线志愿军部队也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对美第8集团军展开猛烈进攻,取得了清川江围歼战的胜利,志愿军成功的收复了平壤。
由于朝鲜北部美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失利,这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之前占领整个朝鲜的妄想。在志愿军殊死奋战的猛烈攻势下,他们不得不改变作战计划,命令所有朝鲜北部的联合国军部队全部撤回到了三八线以南。
被美军称之“火炼狱谷”的山谷里的美军尸体。靴子和大衣均被志愿军剥去
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严寒中的殊死决战,为整个朝鲜战场局势的改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战绩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肯定。毛泽东评价说,9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12月12日,这一天是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的生日,而他的生日礼物却是美第10军在兴南港悻悻的装船撤退,除了陆战第1师之外,在这里登船的还有10万多美国陆军和南朝鲜官兵,17500台车辆坦克,35万吨物资,总共动用了109艘大型驳船。
由于人多船少,陆战第1师阵亡士兵的尸体无法运走,师长史密斯在兴南港为他们举行了一场葬礼,一辆推土机在冰冻的土地上崛起一道深坑作为集体的墓穴,117具官兵的尸体排列在墓穴中,在牧师做过祷告后,覆盖了泥土插上了十字架,史密斯师长在墓地上沉思了许久。
已经连续作战近20天,又冻又饿的志愿军9兵团依然没有放弃追击,这使得美军在港口上还有堆积如山的物资无法运走,他们只能连物资带港口用炸药进行了毁灭式的爆炸,并向9兵团的追兵施行了最后的打击,部署了2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和3受火箭炮舰一字排开,以全部火力进行轰击。在整个兴南大撤退的过程中,美军仅舰炮就发射了3.4万发炮弹和1.28万发火箭弹,其火力猛烈程度甚至超过了仁川登陆。
陈晓楠:长津湖战役是中美两国最精锐部队的强强对决,一个刚刚建国不久的国家竟然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军事对抗,令人瞩目。
而长津湖一战让从没有吃过败仗的陆战一师体验到了败退的滋味,志愿军9兵团当然也付出了极大的伤亡,9兵团司令宋时轮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返回祖国的时候,曾经就在鸭绿江边面向长津湖方向的茫茫群山泪流满面,深深鞠躬。因为长津湖一战,有太多太多的战友无法再跟他浴血奋战了,有太多太多的弟兄没法跟着他回祖国。
解说:志愿军9兵团三个军,总计兵力有10万余人,长津湖一战,9兵团战斗伤亡14000多人,冻伤减员近30000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的32%,严重冻伤达到22%。
长津湖战役结束之后,毛泽东也知道9兵团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因此希望宋时轮带着9兵团回到国内休整和补充兵员。而宋时轮拒绝了毛泽东的好意,在朝鲜战场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之后,又投入到其他的战斗中。
1950年12月15日,疲惫不堪的陆战一师终于抵达了釜山,在这里史密斯师长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大家称赞他保存了这个师的建制,突破了志愿军的重重包围,史密斯成了陆战一师的英雄和救星。经历了长津湖战役,其实只有史密斯自己的心里知道,训练最有素、意志最顽强的陆战一师从死亡线上挣扎逃生有多么的狼狈。这支王牌部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即使在太平洋战争中,最残酷的登陆战役中有未曾有过,长津湖一战让官兵的信心和斗志都受到极大的挫伤。
美国的军方为长津湖作战的海军陆战队一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为一次作战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
《时代》周刊杂志专门撰写文章,称长津湖战役是在美军历史上无可比拟的惨烈之战,是坚忍和勇气的史诗。
志愿军9兵团的战士也对长津湖战役刻骨铭心,那凛冽的寒风,那飘飞的大雪,凡是打过长津湖的志愿军战士,多多少少都留下了一些冻伤的痕迹。
现在60年过去了,还在世的这些老人都已经是八九十岁了。
美陆战1师史密斯师长在阵亡士兵的墓地
范执中(原志愿军20军58师政治部宣传干事,现81岁):现在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总感到一种遗憾。
周文江(原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2营副营长,现86岁):这是一排长叫张宏才,这是二排长叫纪金夫,这是三排长,这些人都死了。
解说:20军的周文江曾经和杨根思一起被评为“全国一级战斗英雄”,当时他们有4个人一起到北京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而这四个人中有三个长眠在了长津湖,现在唯一幸存的周文江只能通过这些照片,来追忆那些年轻的战友了。
曾经在长津湖指挥过新兴里战斗的詹大南老人住院半年之久了,目前他的身体状态依然不容乐观,很多老志愿军战士在提起詹大南指挥战斗的时候都说他喜欢吹胡子瞪眼,难以想象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家当年在风雪席卷的苍茫夜色中,面对美军的眼神是多么的咄咄逼人。
27军的黄万丰对于朝鲜战场一直耿耿于怀,他所在的部队在开赴长津湖的路上曾经路过一些被美军飞机轰炸的朝鲜的小村庄,黄万丰当兵有五六年了,打仗死人的事情见的多了,但朝鲜老百姓的残垣断壁中,一个哭喊的孩子让他动了侧隐之心。
黄万丰(原志愿军27军81师243团1连连长,现81岁):这个小女孩是敌人轰炸把她父母都打死了,就剩5岁一个小孩子,连这个椅背高都没有,我带个人过去,我以前有条短裤子给她做一套衣服,叫通讯班的战士做他们手都很巧,做套衣服给小姑娘。
解说:这个小女孩名叫娇静子,这么一个幼小的孤儿,黄万丰不忍心看着她饿死冻死,就把女孩暂时收养在身边,黄万丰当时只有21岁,完全不会照顾小孩,所以打仗的时候就把她放在后方,行军的时候就用担子把她挑上。虽然两人语言不通,但黄万丰对她关爱有加,形同父女。
黄万丰:冬天的衣服又给她弄两床小被,这个小孩一开始饿的那样,给她点好吃的拉的厉害,那时候也没有药,我还偷偷的把我吃的给她吃半片。
解说:1952年,黄万丰所在的9兵团回到了国内,从那个时候起,他就一直惦念着他曾经收养的朝鲜女孩,算起来,到如今那个女孩都应该有六十几岁了。
黄万丰:那时候咱有一个规定,不能带朝鲜人回来,我给她三个月的吃的用的,我后悔在那儿了,这个女孩本来我想带回来,我是怕人家检查出来不让我带,我怎么办,我没敢带。
解说:志愿军过中朝边境回到祖国的时候都兴高采烈的,但是黄万丰却伤心不已,边境上并没有什么检查的程序,小女孩其实可以顺利的带回中国,这让他一辈子都后悔不已。
1982年的时候,黄万丰有幸又去了一次朝鲜,他作为曾经朝鲜战场的战斗英雄,成为了中朝友好代表团的成员,受到了金日成的亲自接见,金日成用流利的汉语向中国的老志愿军表示了慰问。在国宾级高规格的热情款待之下,黄万丰还是念念不忘娇静子。
黄万丰:我还想去看看那个小女孩,跟外交部一说,算了吧,不要麻烦你们了。人家的军事博物馆那建设的相当好的,还专门上他那个分界线,看三八线,看美军在那站岗清清楚楚。但是车要从他那过,他不让走。
解说:60年过去了,直到现在黄万丰的愿望依然没能实现,他和娇静子天各一方,一直没有机会再次相见,曾经打过长津湖战役的迟浩田此后成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任国防部长。
1996年12月,迟浩田率团访问美国,在德克萨斯州的胡德堡基地时,接待他的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上将私下里特别向迟浩田问起了长津湖战役的事情,因为他父亲就曾经在长津湖和9兵团交过手。
迟浩田:他父亲是陆战一师的副师长,上校副师长,他说我父亲讲了后,讲到这件事,那是很激动,觉得一生难忘。你们志愿军飞机封锁轰炸挡不住,冰天雪地挡不住,大兵压境挡不住,不得了。我父亲费了很大的劲才跑出来,当时我告诉他,我们那时候基本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没大炮,完全靠勇敢精神,如果有现在的武器装备,那你父亲就当了俘虏了。
解说:迟浩田向这位陆战一师的后人讲述了长津湖战役的经过,并且赠送给了他一本孙子兵法作为礼物,长津湖战役对于美军陆战一师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记忆。
迟浩田:谈起这件事以后啊,有点像谈虎色变,被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精神顽强精神吓住了,后来,谈到吃饭时,敬你一杯。干杯好几次,交了个朋友。所以我们打出了威风,打出了顽强精神,为国家争了光。
解说:60年过去了,当白雪覆盖了碧血,当岁月吹散了硝烟,志愿军9兵团战士冒着冰雪和严寒在荒山野岭中与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部队,与美军最精锐的陆战第1师惨烈厮杀,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
在长津湖冰天雪地里战斗过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冰雪长津湖高二五班
《冰血长津湖》观后感
高二五班 辛利民
今天晚上在学校看了一部电影,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名叫《血战长津湖》。电影主要说了1953年一天,在朝鲜人民过着平净的日子时,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他们的房子,中国志愿军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
长津湖之战为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的东部战役,是朝鲜战争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当时,志愿军一九兵团以16万优势兵力在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成功包围了美国陆战1师和第7师共约3万人,但由于严寒,补给不足,火力差距和美军空中优势等原因。志愿军未能达到全歼陆战师战的目的,并付出了伤之六万与人的惨痛代价。
而对战局的突然变化,中国急调当时在山东整顿的九兵团约15万官兵冒着严寒对美国陆战1师和第7师的第31团发动了进攻。
在电影中有个志愿队叫“北极熊“在领导看着搬运伤员时发现了有一位志愿军叔叔举着红旗站在美国废弃的坦克上,他已经冻死了,领导和两位战士向他敬军礼,在早上,他们埋伏在靠近美国军队的营地上那时零下40度,志愿军叔叔们美国侵略者用手榴弹炸开冰面,美国军队沉了下去。中国志愿军取得了胜利。
在早上,他们埋伏在靠近美国军营地的雪山上,那时气温是零下40度,志愿军衣服单薄,冷的时候用哈气来暖和,到了晚上九点,志愿军的队长吹起了冲锋号,所有的志愿军从四面八方开始进攻,他们拿着炸药包赶来,有的竟与敌人同归于尽,在枪声中,志愿军鲜血洒满战场,这都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才流下的。
队长使用了电报,要求派兵支援。美国军打不过志愿军了,坐飞机到了长津湖,包围了美国侵略者长津湖,用手榴弹炸开了冰面,美国军队沉了下去,中国军队赢得了胜利。
在电影中有个志愿队叫“北极熊”,在领导看着搬运伤员时,发现有一位志愿军举着红旗,站在美国废弃的坦克上,他已经冻死了,领导和两位战士向他敬军礼。
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又想哭又生气。要是没有志愿军,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谢谢你们。
我们以后也一定会像你们一样坚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不被欺负!
《冰雪长津湖》观后感
在抗美援朝中长津湖之战对整个战争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志愿军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将美国人彻底的轰出了朝鲜东部元山平原山区,所以此役在西线的胜利,是中国军队对西方国家军队在主要战役的胜利,一举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并且击败了当时世界闻名的战争指挥家:阿尔蒙德这个称之为”不败战神的人”.可以看出我国将领对于战术的运用以及我国热爱和平的一方面提现。
英雄人民不折不挠的战斗精神,挫败了精良美军的美梦。年仅20的他们,承受住了这个年纪绝难承受的困苦,他们的英勇献身,前仆后继,值得被世人传颂。战斗连幻化成了冰雕连,该是怎样的感受,一场嚎啕大哭,痛心疾首,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年轻的他们,英雄的他们做到了。很难想象怎样熬过了那天寒地冻,漆黑夜晚?绵延山脉,高山峻岭中穿梭,战斗,他们的壮举备受敬仰。
长津湖战役同时令我深深折服,高地上一个建制连守在陆军一师必经之地,全部冻成了冰雕,在老前辈的身上我看到了深深的信仰,为打胜仗的信仰,为了碎敌的信仰。中国的前程是前辈们用鲜血用生命铺垫而出的。
此部片观后让我明白信仰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因为坚定的信仰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继而有了灵魂,有了精神支柱。更要不怕困难、无畏挫折、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勇敢精神.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的前辈奉献了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勇敢与艰辛。永远怀揣深深的敬意!我们应当永远不忘历史,不忘前辈的牺牲,明白当下幸福生活的真正意义。
作为老员工要在工作中积极完成领导下达的每项工作任务和要求,更加深入的锻炼个人业务能力,深度把握患者心理,更加准确快速的回复患者提出的各个方面以及更专业的问题;在工作中时刻归纳疑难问题及时与门诊主任对接了解,确保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于患者提问进行更加准确和合理地解答,细致的研究沟通能力和营销技巧,服务好每一位患者和前来咨询问题的女性朋友。
《长津湖战役》观后感
长津湖战役(The Battle of Chosin)发生在1951年11月27日,当时,陆战一师前进到长津湖西侧,这里连绵的山地。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十万大军的包围中。影片中一张战场形势图,显示了双方战场态势。蓝色为陆战一师的位置和突围路线。湖东侧是陆战一师的1团和5团共8000人,湖的南头是陆战一师师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东侧是陆军第7师31团在担任右翼掩护,有4000人。合计总兵力有18000人左右。另外,在战斗中陆战一师还得到第一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红色为另一方部队,形成一个包围圏,为9兵团的20J,27J和26J共三个军,最终投入兵力计15万人。中间浅蓝色是长津湖,它是截流长津江的水库,长津江流入鸭绿江。
老后视角
这部影片,以老兵的视角回顾那场惨烈的战斗,无涉胜败。零下40度的严寒,使战斗变得更加悲壮。健在的.老兵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充满感情。离开战场就不再敌对,他们对敌方军人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爱吃冰激凌的年轻人,都垂垂老矣,但他们依然可爱。
战死的士兵在掩埋前保持冻结的姿势
被俘士兵的脚冻成冰坨,陆战队士兵脱下鞋来,发现脚趾被冻掉在鞋中
陆战一师师长,作为主角,在影片中一带面过。史密斯将军是个富有经验而且非常谨慎的指挥员。陆战一师深陷重围未被歼灭,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指挥。
第7师31团遭到毁灭性打击,只幸存300余人,费思中校最后指挥突围时阵亡。
战斗结局
陆战一师最终突出重围,一路撤到兴南港,乘船离开了。同时带走了9万多北朝难民。此役美军伤亡5000人,其中第7师31团占到3000多人。战役双方共伤亡数万人。
陆战一师1941年2月1日成立,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了瓜达尔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岬战役、贝里琉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对日作战屡建奇功。二战后,参加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在索马里进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这部影片中除了几个历史学家外,其他的解说都是老兵们的语言,即使他们不出现于画面。他们心里没有仇恨,会拥抱昔日的对手。老兵们有自己对胜败的诠释他们觉得,虽然没有胜利,但是南韩还在,值得去战斗 。此生无悔,一点也不!
9万多难民随着陆战一师撤离了,看这画面上那些妇女和儿童,感到一丝丝欣慰。
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