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惠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强农惠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市监察局随着城乡统筹建设步伐的加快,投入农业、农村、农民的资金不断加大,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强农惠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供大家参考。
强农惠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市监察局
随着城乡统筹建设步伐的加快,投入农业、农村、农民的资金不断加大,加
强对强农惠农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今年
4-8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依托新成立的42个片区纪工委监察分局
,整合力
量,开展了为期五个月的专项检查,发现由于制度机制设计以及县乡财力不足、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强农惠农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强农惠农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检查主要围绕
2008年以来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新农
合、农村五保、低保及到户各类补助补贴的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在组织形式
上,采取以市纪委监察局督导、区县纪委监察局业务指导、片区纪工委、监察分
局为主体、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整个检查从
2010年
4月下旬起至
8月下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各区县作好动员、人员组织,政策法规
培训,相关情况摸排等工作。
二是检查治理阶段:
片区纪工委监察分局牵头的各
工作组,开展对辖区内强农惠农政策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治理工作。
三是整改
提高阶段:各区县及相关涉农部门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整改,对苗头性、普遍性问题通过建章立制建立长效治理机制。
此次检查突出了四个特点:
一是创新检查机制,最大限度地整合监督检查力
量:全市以片区纪工委监察分局为主体,市纪委、监察局、纠风办为督导,区县
纪委、监察局、纠风办业务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参与,成立
42个工作组开展检
查工作。二是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突出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重点对
200年以来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特别是前期已发现存在较多问
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退耕还林、救灾资金管理等方面加强专项检查,并要求
各区县针对本地实际情况,选取一两个专项,加强重点检查。三是注重实效,不
走过场:利用
5个月的时间进行专项集中检查,保证各检查组有充分时间,走村
入户,深入到群众中了解
情况,开展工作,逗硬检查。四是注重综合效果:注重
在检查中宣传党委政府政策;
注重发挥案件查办的治本功能,对于检查中发现的线索,利用纪检监察的优势,迅速组织调查了解,确有违纪情况的,立案调查,迅速处理;注重经验总结,通过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通过检查,各检查组共提出相关整改意见建议
150余条,形成调研文章
10余篇,并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到户补贴“一折通”当中存在的问题等形成
专报信息、情况参阅报相关领导决策参考。全市共查处涉农政策、资金案件
34件,挽回经济损失
156.76万元,给予党政纪处分
21人,组织处理
12人,移送
司法机关
7人。检查工作成效明显,广大农民群众反映良好。
省纠风办两次发专
报通报全省要求学习推广宜宾的做法,市委冬生书记也对此项工作做出批示,给
予充分肯定。
二、强农惠农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投入资金总量不足,投入主体过于多元。
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农民普
遍存在收入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要办的事很多,尽管政府一直
在不断加大惠农资金投入力度,但资金总量仍然严重不足,尤其在农田水利、农
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为突出。
此外,支农项目资金的管理和分配涉及发
改、财政、扶贫、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民政等多个部门,存在投入结构不
合理,投资渠道过多,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二)少数项目限制条件过多,基层工作较难开展。
一些惠农项目的限制条
件过多,资金安排不足,实施难度较大。如:粮食直补种粮面积难以核实,导致
实际操作过程中易引发矛盾;“能繁母猪”数量和界定核实困难;
农村低保对象
界定缺乏适用性强的评定标准等等。
(三)
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还不够规范。
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单位擅自
改变资金用途。由于县乡两级财政困难,未及时安排相关专项资金,导致强农惠
农资金被挪用。二是资金拨付进度较慢。由于部分项目实施时间长、进度慢、验
收结算不及时或未实施,导致资金拨付慢。三是未严格执行专账专户核算。
个别
单位未按专项资金管理要
求,严格执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造成专项资金与单
位正常工作经费混列混支,账目反映不清。
(四)
项目管理未形成合力,项目效益发挥较差。一是由于强农惠农政策涉
及部门多,部门的条条框框多,“越位”与“缺位”同时存在,影响项目建成的管护。二是一些项目在前期申报时,未充分尊重群众意见,造成管护责任、管护
措施不到位;三是乡镇和部门在意识上“重建轻管”,没能很好地引导群众建立
管护的长效机制,这种现象突出反映在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
设中。由于后期维护不到位,项目效益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五)
同类工程预算定额标准不一致,项目推进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在同
一乡镇、同一整合区域,实施同类型工程建设质量标准一致,但投资标准不一致,并且有的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差距还比较大,女口:金土地项目与农综土地治理、高
产稳产农田、旱山村等项目引用定额就标准不一,造成在推进过程中矛盾突出。
(六)
地方配套资金过多,难以落实到位。上级在安排强农惠农项目时,往
往要求地方按一定比例投资配套或只有政策无资金,由于西部地区相当比例的县
级财力困难,一些项目配套资金很难落实到位,项目实施受到影响。
(七)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行政运行成本较高。为保证每项政策的落实,县
乡政府都需要层层部署,组织人员抓落实,召开会议、转发文件、制作宣传资料、编制账卡表册、核实面积、协调纠纷等,相应增加政府行政运行成本,而这部分
经费按项目要求,均完全由县、乡政府自行承担,普遍感到压力很大。
三、对策与措施
(一)
理顺强农惠农的关系。在制定政策时,应对强农和惠农政策做一个基
本的界定,强农政策应侧重从增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设计,着眼于强化农业基
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惠农政策应侧重于让农民群众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
务,着眼于保障农民群
众生活,提升农村生活水平。惠农是基础,强农是方向,应紧密结合实践经验梳理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同时从条条上加大资金整合力
度,避免投入主体多元,确保最大限度发挥涉农资金综合效益和项目政策效应。
(二)
建立补贴与激励相结合的政策机制。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
体。需要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需要工业的反哺,需要城市的帮扶,需要
全社会的支持。要探索建立补贴与激励相结合的政策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强农
惠农政策效果,发挥补贴资金的效益。要引导带动各方面的投入形成强农惠农投
入稳定增长机制,形成财政直补、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贴息代补等多元投入激
励格局,形成新型工农、城乡互补关系。
(三)
强化资金监管,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针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问题,要及时纠正,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合法、合规。针对滞留、资金拨付进度较
慢问题,要督促各项目单位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强项目过
程的跟踪检查和完工后的验收管理,严格按合同履约,及时做好资金拨付。针对
专项资金未专户储存、专账核算、账务核算混乱的情况,要加强检查督促,及时
纠正,同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各乡镇和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四)
统筹兼顾,尽量减少地方财政的配套压力。
鉴于西部多数县级政府财
政比较困难,省、市政府应尽可能减少配套或适当降低地方配套比例。同时,要
进一步严格控制出台新的要求县级配套的政策,应区别不同类别的县(区)财力
等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配套政策,减轻县级安排配套资金的压力,进一步提高
财政保障能力,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五)
完善项目建管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自下而上”的竞争申报机制,坚
持工程规划“民评”、工程方案“民选”、工程内容“民晓”的工作运行机制,激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热情。
认真落实建设责任和管护责任,积极探索农
村公益设施管护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强农资金投入效益。
加强项目资金使用
中的监督管
理,提高各项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
简化工作程序,改变补贴方式。充分利用乡镇便民服务站,在不改变
主管部门政策解释权、补贴对象认定权、补贴资金确定权、补贴程序审核权的前
提下,将各类强农惠农补贴项目、标准、金额、领取时间、地点和方式,以“一
册明”通知到户,以
“一卡通”发放到户,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七)
建议财政支农项目归口申报和投资计划早下达。
一是能整合的各类强
农项目,统一向上级部门申报,减少基层工作量,降低项目管理运行成本。二是
尽可能统一同类工程的项目投资标准。三是提前下达项目申报指南及投资预安排
计划,留足时间确保项目前期方案编制,以更充分尊重群众意见,调动群众筹资
投劳、参与和监督政策执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热词搜索: 助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 强农惠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惠农 对策 执行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