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演说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百年党史理论文章集合5篇

理论,汉语词语,读音为lǐ lùn。一指在某一活动领域(如医学或音乐)中联系实际推演出来的概念或原理;二指理想的或假设的一系列事实、原理或环境;三指从对事实的推测、演绎、抽象或综合而得出的[对某一个或某几个现象的性质、作用、原因或起源的]评价,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百年党史理论文章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百年党史理论文章5篇

第1篇: 百年党史理论文章

始终不忘党史积淀的初心

  党的十九大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正式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有着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也有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务实苦干、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其“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基本内涵,以使命指引方向,以使命引领未来,把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新使命变成党和人民追求的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全面准确理解党的光辉历史,充分汲取党史的滋养,我们才能以初心不忘的胸怀、牢记使命的姿态,奋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100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96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树立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注入了红色基因。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伟大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启伟大梦想的新阶段。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两个“三步走”战略的实施,以及世纪之交整体小康社会建设的完成和新世纪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为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党的战略部署中浮现出来,为中国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提出了“中国梦”的崭新概念,强调指出,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有理由自信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九大置伟大梦想于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新使命,吹响了中华儿女新时代的奋斗号角,我们倍感振奋,并要倍加努力,才能梦想成真。

第2篇: 百年党史理论文章

百年校庆文章

  【篇一:百年校庆】
  1997年,我到日本京都度假。照惯例一般绕道京都大学,在附近逛逛。在老店“进进堂”里吃一顿简单却滋味淳厚的咖喱饭。入旧书小铺,找到了一套文库本的《河上肇自传》,心情大好。
  然后进了京大校园,发现那一年刚好是京大创校百年。让我意识到“京大百年”的,不是什么庆典,不是什么华丽的布置,也不是热闹的学生活动,而是一张近乎简陋的海报,上面写着:“京都大学与殖民政策——反省百年京大犯过的错误”。
  那是京大法学院教师团体办的座谈。我直觉地以为那一定是激进的团体,特立独行带着唱反调意味的活动。然而,在校园里走了一圈,我愈走愈惊讶,甚至该说,愈走愈感动。因为法学院教师团体的活动竟然不是特例,放眼望过去,和“京大百年”主题相关的信息,一半以上都是批判性、反省性的。
  这是什么样的学校?或者该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学校?换作任何其他学校,百年的特殊日子,一定是努力去创造出一种光荣与炫耀的气氛——“看啊,多么了不起,我们这样一所学校在一个世纪间有那么大的成就!”——一定想办法凸显学校最光彩的一面,将学校的历史形象涂抹得愈漂亮愈好。
  京大却用这种冷静、忧郁、近乎愤怒的方式来“庆祝”学校百年。这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在想什么?这所学校的领导,又在干什么?那几天,我参加了几场“京大百年”的活动,我的日语和对京大的了解程度不足以让我听懂会场中所有的讨论,然而如此有限的理解,却已经足够给我清楚的答案了。京大的老师、学生,他们用批判学校、批判校史,而不是张扬学校成就,来表达对于学校的骄傲与敬意。
  他们一再提到京都大学与东京大学的差异:东京大学是日本政府的骨干,从战前军国主义政府到战后自民党政府,一贯如此。而京都大学则始终扮演从左翼批判制衡权力的角色。在许多不同学科领域,都有自成一格的“京都学派”。而几乎毫无例外,“京都学派”都比主流的学派来得大胆、前卫、激进些。
  这些批判学校的老师、学生,其实都热爱京都大学。他们觉得凸显、保持京大荣光的方式,就是坚守批判立场。京大百年,学校不可能没犯过错误,借此机会将批判眼光转回自身,才真正符合京大的传统,才能真正确保京大和其他学校,尤其是和东大的不同。
  京大曾经犯过的错误之一,是积极参与了殖民统治,尤其是对于我国台湾的米糖剥削。他们讨论这件事时,不会知道台下有一个来自台湾的中国人,因为他们讨论得如此认真、激烈,而几度热泪盈眶。
  什么时候,中国也能办出一所能让老师、学生坚持自己的个性,自己独特汲取校庆意义的大学呢?
  【篇二:百年校庆】
  今秋时节,秋高气爽。我们学校迎来了百年校庆的大喜日子,全校师生将会在校内度过一个愉快的上午。
  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穿好校服,戴上红领巾,吃完早饭,便带上小凳,一边哼着小曲,一边踏着轻快的步伐奔向学校。一路上,晨风拂面,街旁大树跳着欢快的舞蹈,树上小鸟喳喳闹着,它们仿佛也在迎接着这令人高兴和值得庆贺的日子。
  一进校门,校园内的景象让我眼前一亮:教学楼上挂满了彩色的条幅,上面写满了“祝母校生日快乐”的话语。舞台被装扮得像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花坛。舞台上空那两个巨大的氢气球,像热情的迎宾小姐,在晨风吹拂下翩翩起舞。花坛边彩旗飘飘,也仿佛在说:“欢迎您的到来!”全校师生的脸上都洋溢着甜蜜的微笑,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随着清脆悦耳的音乐声响起,张校长宣布百年校庆活动正式开始。身穿金黄色衣服的乐手,个个情绪激昂。在台上同学的指挥下,我们唱着令人热血沸腾的校歌,嘉宾们也一一就座。顿时,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礼炮声,一串串五彩缤纷的礼花冲上天空,有的落在舞台上,有的落在同学们的头上,还有的落在银杏树的枝干上,犹如天女散花,美丽极了。炮声过后,由几位嘉宾与张校长一同为张澜爷爷的石像揭幕。红布落下,张澜爷爷那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容貌呈现在我们眼前,操场上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从我们的校史中得知,张澜爷爷是母校的第一任校长,同学们为自己能在张澜爷爷创建的学校读书而感到无比自豪。
  接着,各班精彩的文娱表演缤纷登场。看:我班的同学头上扎着一个大辣椒,身穿大红灯笼服,她们时而蹲下,时而站起,时而围成一个大圆圈,时而摆成一个方正,她们的脚步是那么轻快,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灿烂,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节目中,大家都觉得我班的同学表演得最好。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班的节目可是我妈妈亲自编排的,我为妈妈感到骄傲。
  在充满欢乐和祥和的气氛中,校庆活动落下了帷幕,但同学们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篇三:百年校庆作文】
  今天,是我们学校的百年校庆,我祝福我的学校,桃李满园、万代流芳!
  这次百年校庆,我参加了两个节目,一个是配乐诗朗诵《百年祝福》,另一个是大合唱《同一首歌》,第一个节目表演完了,该我们的诗朗诵了,我兴奋极了,心想,我一定要表演得最好!我满怀信心地走上了台,专心的朗读,到了“校园内朗朗的书声”那一句,我差一点忘了,我应该和旁边的一位同学走到另一边,这时,旁边的同学机灵的拉了我一下,我急忙随着她走过去,好险啊!差点出错!我心里暗暗的感激她。到了最后一句,我们全体同学大声地读了一遍,并且站起来,举起左手,做出一个动作,很激昂,很振奋人心。
  因为我要参加第二个节目,要换衣服,要把原来的一个辫子换成两个辫子,妈妈因为上班忙,没赶来,我正着急,张老师走了过来,亲切地对我说:“来,刘梦雪,我来给你梳辫子吧!”看着老师和蔼有苍白的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前几天张老师一直带病上课,结果延误了病情,嗓子完全不能说话了。今天她还没完全恢复,就又在太阳地下陪着我们。“刘梦雪,辫子已经梳好了,快到合唱队集合。”听着老师轻轻的催促声,我才回过神来,不由自主地深情地对张老师说:“谢谢张老师,您到荫凉的地方坐一下吧!”“别管我,我还要看你表演呢!”看着张老师鼓励的眼神,我情绪高涨,音乐响起,我高声地唱了起来,为我们的学校,为我们学校的辛勤园丁们,大声歌唱,我们把花高高举过头顶,欢呼着,为我是学校里的一员自豪着!最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工作人员喷出礼花,我们都高兴地跳了起来!
  我愿我的学校永远年轻,永远辉煌!我愿我校的老师各个身体健康,永远幸福!我愿我校的学生各个文明守纪,聪明活泼!
  【篇四:贵阳一中百年校庆纪念文章】
  一九五一年,我们全家六口人,从都匀包租了一部马车,走了三天,来到了贵阳一中。
  这里是我儿时的天堂,三面环水,古色古香的校园。十几幢教室,底层是砖结构,二楼是木结构。每幢相距约二十米,双双排成四列,其间大都是参天的梧桐树。有宽阔的足球场,八个篮球场,爬杆,吊环等设施及齐全的体操器械,小学三年时,我就和一中的孩子们组织了一个球队,命名为“康拜因”。经常和附近的孩子比球。爬杆打秋千更是日日的功课。校园中的梧桐树、鸡爪树、皂有树我都爬过,剥开皂角籽有一层白色透明的皮顶好吃的。学校的游泳区用彩色的浮标在河中划分浅、中、深三个区。下午时间一到,有救护队值班,我们这群八、九岁的娃娃就到浅水区戏水去了。那时南明河清澈、干净,近千人的食堂用水,是用水车打上来,经碗口粗中通的竹杆接到食堂的,夏天一早起来,我总是沿着河岸先掏一阵螃蟹才去上学。秋天的黄昏,洗衣码头边的大树上聚集着一群群鹭鸶,偶尔有幼仔掉下,我就捡回家养。我和姐姐经常去学生文娱室、看书报、自学会了军棋、象棋、国际象棋,去教工文娱室打乒乓球,有时也看看朝述明谭科模等老师下围棋。
  在那个年代,一中的文体活动开展很好。下午课外活动,教室里几乎空无一人。全校的运动场所分成几十块,每班一处,每周轮流。学校的运动水平也高。五九年第一届全运会,一中在校生就有二十几人分别参加了球类,田径,游泳、射击等多个项目,代表贵州去征北京,校庆时还邀请贵州男女篮球队来校同校队比赛。每天晚饭后,教室、宿舍就会响起“莫斯科?北京”,“红梅花儿开”等流行歌曲,“空山鸟语”、“二泉映月”等民乐声。每周末,大礼堂都有文艺演出,或是一个年级,或是几个班级自由组合的,在胡启文教师指导下,演出过水平不低的“黄河大合唱”及后来的大型歌剧“三月三”,每年都要举行全校的篮、排球赛。新省体育场建成后,也开全校田径运动会,及全校文艺汇演。
  我家三兄弟两姊妹都先后就读于一中。在这样开放而活泼的校风熏陶下,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我姐杨慧心五七年在一中时就曾代表贵阳市女子少年篮球队到昆明参加全国赛。后来她学的是地质普查专业,几十年崇山骏岭奔驰,也坚持下来了。我弟杨慧人仅在一中读了一年初一,就遇文化大革命,后来自学考取大学。现在哈佛大学医学院搞研究。凭着自小在一中受到段唐杰,田凌仙教师启蒙的围棋技艺,称雄北美洲。多次代表美国参加丰田杯,LG杯等世界大赛。还写了几本英语围棋书,在美国传播东方文明瑰宝——围棋。他还是波士顿华人合唱团的男高音。前几年第100届波士顿马拉松赛还跑完了全程。我自小体质较弱,但从小在一中就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练就了健康的体魄,二00三年在云南修高速路时,还能单手举起衣服,游过比南明河还宽的中缅边境的南卡江。
  感谢一中,给我们一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五:百年校庆幸福稻田——成长的足迹】
  风萧萧兮易水寒,学子入校兮三年安。在那个略带炎热的夏天,我们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学校的怀抱,这一间母亲一样的学校,就这样安定这我们的生活,充实着我们的生命。
  这时候的学校正是蓬勃的青壮年时期,一直不断地成长扩展,不断地进步进取,这样的校园充满着青春的气息,充满着拼搏的冲劲。这样年轻的院校,用着它固有的激情,渲染得济济(jǐ);一堂的学子洋溢着斑斓的颜色,这样年轻的院校,伴着它自身的拼搏,感动得莘莘学子充满着努力的拼劲。
  时隔一年,只是短短的一年,就随着这流逝的一年时光,默默地成长了不少。这一年,他将会迈入他的100周年校庆,他将会再一次展开巨型的翅膀,再接下来的日子冲上云霄再创辉煌!也许以前的学校略显年轻略带羞涩,而现在的学校已经茁壮成长,渐渐露出锋芒,100年的历练,洗褪(tùi)了稚嫩的羞涩,磨砺出了微熟的坚忍,迈进了新的一个纪元,走入了新的一个境界,它已经成长,并且将一直成长茁壮下去,继续地枝繁叶茂。
  一百年,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它只是弹指一瞬,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三分之二个世纪的时间,一百载栉(zhì)风沐(mù)雨,一百年春华秋实。明年,终于迎来了他的一百华诞。在这一百年里,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百年的时间或许不够一个民族真正强大起来,但是却可以让一个民族的教育强大起来,见证了整个大中华的教育事业蓬勃之势。稻田中学已经真真正正地蜕(tùi)变,真真正正地成长,增设的校区、校舍,逐步加强的师资,不断增加的图书馆藏书量,还有不停吸纳着神州大地的人才,都是稻田中学成长的印记,印证着一步步地成长起来。
  如今,已经一百岁了,他承载着优良的传统,开拓着焕新的明天,革故鼎新,以超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继续着他的成长,“志诚仁爱”这个四字校训深深地印在他培养出来的代代英才的心中,让他的众多学子为他而自豪!
  或许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将自己的脚印遍布祖国山河,世界各地,再过若干年,我们也将像今天一样有着兴奋浓烈的心情,回到母校,再次感受母校取得的辉煌。中学时光是转瞬即逝的,这一片沃土,我走过了最最难忘的青葱岁月,也见证了我的中学的进步和茁壮。我深深爱着这一片充满激情和冲劲的土地——他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归属感,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进取热情,这样的一间中学,怎能让我忘怀!就是这样肥沃的一片土地,充足的养分让孱(chán)弱柔嫩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稻田中学也是这样如椽(yuán)的一支画笔,帮助着莘莘学子绘出青春绚烂的蓝图!
  【篇六:复旦,我生命的支点】
  对我而言,我始终相信生命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生命的魅力也就在于生命支点的转化,生命信息的发散。人生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寻觅归程、寻找家园的过程。寻找自己的心灵家园,人生居所,并且护守它,珍惜它。还好,我现在已经找到人生中又一个支点———复旦大学。
  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品的竞争。因此,生命的支点首先是人格的支点。先做人,再做学问。复旦先是一个树立大写人格的地方,然后再是一个传递大智慧的地方。复旦,我想对你说,这是我人生的锻铸场所,人格的冶炼基地。复旦的百年沧桑告诉我复旦人首先是一个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中国人,复旦人还是一个具备道义担当、批判眼光的独立人,复旦人更是一个海纳百川、气吞万汇的大写人。那么我人生的走向也不言自明。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先贤的足迹,前人的背影,我多想在每个夕阳西下的傍晚去聆听你远逝的足音,做一次灵魂的洗礼。
  大学不是一个有大楼的地方,而是一个有大师的地方。复旦的百年岁月不只是花开花落,春去秋来。那是由无数的泪影和笑声,无数的失望与希望,无数的慨叹和喟然绾接起来的。马相伯、陈望道、朱东润……一长串大师的名字就是复旦精神的生动写照。那么,生命的支点也是我智慧的支点。说智慧而不说知识,那是因为我偏信知行合一是智慧,融入生命是智慧。智慧不是给予的,智慧是需要开启的。这是一次性灵的点化,心灵的启示,思想的勃发。我多想在这里去探索人类群星的闪光思想,多想在这里重构生命,解构人生,多想在这里完善和确立自己的思维方式。让我的心灵洞开,仰望茫茫苍穹。我深信,我在这里将第一次对自己的生命结构和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确认。给我一个智慧的支点,我将翘动思想的宇宙。
  书斋也要知晓天下事,百年复旦告诉我复旦人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生命的支点也就是我成为一名社会人的支点。我明白,复旦的魅力在于能让我听到很难听到的声音,经历很难经历的生活。万象纷繁的世界,清流浊流的纷争,我们往往忘却自醒,忘却自警。这时复旦就是我的心灵准则,行为制衡,文化定力。总有一种力量让我勇往直前,总有一种信念让我坚持不懈。我想告诉复旦,你将教会我如何用心看世界,用心去做人。像王阳明说的:“真诚恻怛。”
  90多年前鲁迅先生说:“人立而后凡事举”。复旦的林荫道,静谧的燕园,这一切都在向我低语,我也想轻轻地告诉它,复旦将教会我明是非、重原则、知先后、辨美丑、合情理,从而塑造出自己的完整人格。
  复旦,我想对你说,你是我生命的支点,人生的依傍,理想的基石。
  【篇七:难忘师恩】
  前几天接到一个电话,一拿起听筒,就听到一个略微带写沙哑的女声唤我的名字。我怔了一下,只听得那声音也顿顿,“……听的出我的声音么?”“钱老师。”我几乎没有思索便报出了这个陌生而对我说又无比熟悉和亲切的称呼。“呵呵,还记得啊。”电话线那头传来淡淡的欣喜。
  是啊,怎么会忘,我敬爱的钱宝华老师。挂下电话,思绪已游离到了屋外,飞到曾经的旧小学校舍,斑驳褪尽,霜华消融,记忆渐次苏醒。
  小学的我是个不懂事的淘气小孩。放学贪玩不回家,采野花、捉小虫、玩泥巴,直到天黑才急匆匆赶回家,经常作马马虎虎就应付了事,更别说口头上的“听写”了。四年级的一天,当我跨进教室,还在回味昨天生日蛋糕的香甜时,猝不及防地被告知,马上就要听写词语。这事钱老师昨天讲过,我却把它抛到了九霄云外。“糟了,”意识到大事不妙的我疾步冲回座位,准备临时抱抱佛脚。上天注定我倒霉,还没等我抽出课本,老师已上台并发放听写用的白纸了。我只得放下书包,硬着头皮上战场。老师口中吐出的一个个词语像一中中张牙舞爪的怪物向我逼来,我抓着笔杆,凭借平日看课外书的积累苦苦对抗。我看看老师唇瓣开合的嘴,张望着发现同学们胸有成竹的模样,忽然很后悔昨天没看词语。然而上帝听不见一个孩子的忏悔,听写纸被收去的一刹那,我被同学纸上满满的方格字压得窒息。
  尽管已知道逃不过批评,但是在面对那张画满红叉的听写纸以及钱老师严厉的眼神时,我还是忍不住哭了。老师神色稍稍缓和了,待我哭声渐止,她才问道:“到底为什么会听得这样差?是前一天没看过么?”我抽泣着,不敢告诉她我忘了看,只是断断续续地说:“我……我昨天……生日……”接着便低下头不敢抬眼看她。“哦,这样,”她居然听了这不算理由的理由,“那祝你生日快乐哦。”和悦的语气甚至让我以为我耳朵出毛病了。不等我想透,她继续说:“昨天也是我儿子的生日呢。”是他,那个大我一岁的哥哥,他也是昨天生日么?我忘了哭泣,诧异地抬起头。只见钱老师转身拿出一本厚厚的书放在我面前:“你难得过一次生日,也难怪。下次可不客气咯。我知道你喜欢看课外书,这本书你回去看吧。”我又一次怀疑了我的耳朵,这么轻松就过关了么?我不禁再看了看老师:蹙着的眉头已经松开了,温润的脸柔和,微带着些光芒,眼眸里仿佛有千亿星辰。于是我不假思索便连声答应,拿了书便迫不及待地回去教室,甚至忘了说谢谢。年幼的我并不了解,老师是以另一种方式教我懂得要对自己负责。这位亲切的老师并没有以严厉的说教、激烈的言辞使我屈服,而是用她散发着光芒的人格美丽让我折服。所以那之后,我再不敢不完成功课,听写也认认真真。
  老师啊,您现在还有这样淘气的学生么?他们是否也听写得一塌糊涂,让您操心?他或她有没有刚巧过了生日呢?他们以后听写很乖了么?……
  往事如屐齿印青苔,深深浅浅地留下岁月的印痕,斑驳一地。童年时的温暖如教室门前的那棵梧桐树,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伴我且行且远。
  谢谢您,母校;谢谢您,钱老师!

第3篇: 百年党史理论文章

孤独的谜底:爱的缺失——论《百年孤独》

叶晨蕾

内容摘要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通读全文,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关键词: 孤独家族 情感疏离 女性 魔幻现实主义

目录

一、孤独与死亡 1

二、情感的疏离 爱的缺失 1

三、女性形象 2

四、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2

五、现实意义 3

六、结论 3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一、孤独与死亡

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1】一个人的孤独,一个家族的孤独,一个民族的孤独,甚至乎全人类的孤独。这是人类的宿命,谁也无法逃脱。孤独,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百年孤独》的精神主题。

作品中,有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智慧的孤独,他的孤独是因超越了人类认识的极限而不能与人分享智慧的快乐而独自的寂寞。他不被人理解,最终只能远离人群和社会,结果被绑在栗子树上,遭受日晒雨淋,忍受着最痛苦的孤独而死去。还有乌尔苏拉女主人内心的孤独、阿玛兰妲爱情的孤独、奥雷里亚诺精神的孤独等等。

邢婷婷【3】认为:“如书名《百年孤独》一样,‘百年’代表着七代人的宿命,‘孤独’则是这七代人不同命运的共同情伏:这一切都被遗传印成了家族的徽章——孤独,是这个家族永恒的宿命。”

在这么一个家庭里,悲剧总是在发生着:“布恩迪亚整个家族都不懂得爱情,不同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受挫的秘密。”马尔克斯这样总结他们孤独宿命的原因。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孔多狭隘、保守、落后直至没落。最后马孔多的文明也随之消失了。【2】“死亡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生命在他面前做的各种徒劳的姿态。”

二、情感的疏离 爱的缺失

马尔克斯说,“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孤独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疏离,团结则意味着沟通交流理解与信任,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心与悲悯心,意味着爱。

马孔多的人失去了信仰,迷失了自我,人与人之间相互隔阂,亲人与亲人之间没有理解,难以沟通。封闭孤独的历史文化形态使马孔多的人先天缺乏积极的追求精神和内在的交流欲望。与此同时,工业文明的物质主义又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淡化了人对他人的认识热情,使这里的每个人都缺少了爱的激情。这种情感的疏离带来的不可能是团结,只会更加的孤独。

三、女性形象分析

在本书中,马尔克斯萌芽了微弱的女性主义之光,塑造了一批伟大的女性形象。

一位活了115至122岁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人至老都是家族的顶梁柱;一个与悔恨相伴终身的老孤女——阿玛兰妲;一个美得惊艳众生到最后却抓床单乘风而去的蕾梅黛丝;一个因偷情而导致情人流落他乡的梅梅;一个想把家里一切陈规陋俗打入十八层地狱,却使寓言演变成悲剧现实的阿玛兰妲·乌尔苏拉。

《百年孤独》只写了七代人,可七代人中却有十一个女性形象。她们充满着对爱的渴望与追求,表现出了惊人的沉着沉着。她们或勤劳勇敢、或风情万种、或冥顽不化。或纯情浪漫。这些女性,【4】是值得我们去一一研究和分析的。

而作为贯穿全文始终的女性——乌尔苏拉,我们可以看到,在乌尔苏拉身上表现的更多的是传奇性而不是梦幻性,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她两次治病救人,一次是雷贝卡,一次是奥雷良诺上校,她无师自通,与自然和谐到犹如神助。在男性统治的社会里,乌尔苏拉有着自己朴素的人生哲学。她可以勤劳的劳作,也可以叱咤风云的接管马孔多的大权。乌尔苏拉作为承载着作者希冀的精神实质:勤劳、善良以及对生活巨大的不灭的热情。她本身拥有这些稀缺的品质,但她对她的整个家族却无能为力。【5】一部好的巨著,不应该只有男性,所以对作品中女性的研究,是缺之不可的。

四、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魔幻现实主义用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马尔克斯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在他的笔下,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现实主义定义中的“现实”,有着根本的区别。这里,最根本的核心是“真实”二字,创作都以此作为基本立足点。不管作品采用什么样的“魔幻”、“神奇”手段,它的最终目的还是反映和揭露了拉丁美洲黑暗如磐的现实。

作品中充满魔幻的情节也具有现实象征意义。如:小说从布恩地亚家族前一代生下猪尾巴孩子的传说开始到这个家庭第六代终于生下了一个长猪尾巴的孩子结束;吉卜塞人墨尔基阿德斯给布恩德亚家族带来了启蒙知识,后来他在新加坡死于热病,却又出现在马孔多,治好了全镇人的健忘症;马孔多全体居民的了一种不眠症,人会失去记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再物品上贴上标签;羊皮书用神秘的文字记录下了布恩地亚家族的兴衰史;乌苏拉晚年失明,却能凭着四种感觉摸索着做事,而不被发现;俏姑娘雷梅苔丝在良被单时被一阵风卷走;小说的结尾,布恩地亚家族的第七代,也就是长着猪尾巴的小孩被蚂蚁咬死,马孔多被一阵飓风卷走;奥雷良诺上校发动了32次起义,17个私生子一夜间均被杀害;一场雨可以下4年11个月零2天;三千罢工者被杀,尸体装了200节车厢;霍塞.阿卡迪奥死时,“一股鲜血从门下流出,流过客厅,流出家门流到街上,在高低不平的人行道上一直向前流,流下台阶……先向左,再向右拐了个弯……为了不弄脏地毯,就挨着墙角,穿过会客厅,又穿过一间屋……那儿乌苏拉正准备打三十六个鸡蛋做面包”,他死后,尸体上的火药味一直不肯散去,人们用各种办法,最后一直很多年后,香蕉公司的工程师给坟包上又加了一层混凝土,那气味才终于止住。

这许多千奇百怪,似是而非的画面,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它是现实经过夸张,扭曲,变形而得来的效果,如果把它们抻直,扶正,就会看到现实可能的事情出现在我们面前,使读者读后在感到滑稽的同时不禁扪心自问,惊惶失措。马尔克斯正是用这种魔幻手法,巧妙的把现实世界放入了本书中,从各个角度来揭示家乡的现实。

五、现实意义

作品通过对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以及马贡多小镇的兴衰消亡过程的描写,全面深刻的反映了哥伦比亚以及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现实生活。小说中写马孔多人对新事物涌入后的排斥、惊奇的描写,意在反映拉美地区的孤立、保守与落后。而对外国资本家残酷和掠夺的描写,是在揭露外国殖民主义入侵哥伦比亚造成的巨大灾难。拉美使世界开发最晚的地区之一,百年来饱受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入侵,然而拉美在“外患”不止的情况下,又始终处在“内忧”困扰之中,这更使拉美地区贫困、落后,拉美人民愚昧无知。马尔克斯正是以小说的形式给人们敲响警钟,寄予期望,他让活在不自知落后情况的人们看到自己生活的滑稽之处。

马尔克斯自己曾说,“拉丁美洲的历史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实现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因此,透过《百年孤独》的象征种种,正是拉丁美洲的历史与现实。

六、结论

毫无疑问,《百年孤独》是一部闪耀着太阳光辉的巨著。拜读这样一部作品,不仅需要较好的文学素养,还需要一定的拉丁美洲历史知识。因为这看似荒诞的一个家族其实真正折射出了拉丁美洲的历史,这一个家族的孤独与苦难也正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病苦与血泪。当我真正了解那一段历史,我发现《百年孤独》是一本透过“哈哈镜”的折射的南美洲史诗,他所揭露的不是单纯的生活,而是表层下面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不被理解的人,无法团结的力量。这种孤独贯穿了这本书。因为是血肉相连的亲人。所以许多话反而就成为禁忌。交流是羞耻,亲近是羞耻。唯有通过相互苛求和中伤来表达对彼此的爱,才是理所当然。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实。作为生长在21世纪的我们,科技的进步和各种通讯工具的发达把全人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但是人心的隔膜却没有因此而消除。没有理解,就没有爱。我希望无论是亲人还是陌生人,彼此相遇相处时都能多点沟通,那么就正如书中最后所说,“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出现第二次了。”

参考文献

[1] 陈黎明,魔幻现实主义与新时期中国小说[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01).

[2] 帕斯.孤独的谜宫[M].作家出版社.2006.265.

[3] 邢婷婷,《百年家族映射下的人类孤独——读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4] 黄文娟,魔幻外壳包裹中的现实内核剖析——浅谈马尔克斯《百年孤独》[J].长城,2011,(02).

[5] 蔡季愚,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探微——以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为例[J].长城,2011(06).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同时还到许多在工作过程中许多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的专家教授表示衷心地感谢!

第4篇: 百年党史理论文章

百年党史干部学习心得感受范文1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鉴往事,知来者。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时刻,重温百年奋斗的恢弘史诗,是对全体党员的一次深刻思想洗礼,有利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党员干部要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必须要明确重点、把握关键、知行合一,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明“来处”,党史学习要“有热情”。知所从来,方知所去,学习是知史明理的第一步。革命战争时期,一些战士在行军的干粮袋中除了放粮食还会放几本马列小册子。毛泽东同志说,“打完仗后,就读它一遍或者看它一两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新时代背景下,学习工具更加便捷、知识内容更加丰富,越发需要我们发扬这种“干粮袋里放马列”的精神。当下,极少数党员干部提到学习就打不起精神,借口“业务忙”“没工夫”,就是因为缺乏这种如饥似渴的热情。党史中蕴含的智慧与力量,不是靠一次集中学习、几页读书笔记就能够汲取的,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学党史的重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其当做一种习惯和追求,在常学常新、反复重温中增强理论修养。

重“吸收”,贯通领会要“静下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党史的重点不是“热热闹闹”地去看趣闻轶事、逛教育基地、拍学习照片,而是要能够静下心来,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深入思考、贯通领会,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西柏坡为什么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等人的故事为什么总让人热泪盈眶?党史的字里行间,都有着最真实也最深刻的回答。在学习党史只有结合实际学、带上问题学,才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才能够在追寻革命原点中倾听历史回响、在缅怀前辈楷模中传承红色基因、在回顾奋斗历程中坚定历史自信、在追忆峥嵘岁月中叩问为民初心

能“转化”,本领提升要“见实效”。陈云同志在《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中写到:“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简单明了地概括出学以知之、思而笃信、用以促行的道理。同样,观照现实、解决问题、提升本领、推动工作是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落脚点,党员干部要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要注重提高党史学习的“转化率”“变现率”,不能“看过就算翻篇”“感动一下就忘”。要力戒学用“两张皮”,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坚决听党指挥的政治忠诚、提升履职能力的真招实策、立足工作实际的创新实践、践行宗旨意识的一言一行,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锤炼过硬本领作风、鼓舞攻坚克难勇气,为续写百年华章贡献力量。

百年党史干部学习心得感受范文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鉴往事,知来者。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就要认真学、细致学、反复学,力求做到学懂、学透、学精,真正做到以学促思、以思促行、以行促效。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就要始终坚守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坚信天下为公、坚持务实担当。

学史明理,要始终坚守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政治方向是为我们指引前行方向的指南针和定星盘,党员干部当牢固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不断提升党性修养。要随时向党中央看齐,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时常对准“坐标”,及时校正偏差。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锁定前进的方向,从心底里搞清楚“我是谁”,做到学史明理,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

学史增信,要始终坚定政治立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学史增信就应该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定政治立场,就要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改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也绝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们应当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群众的安危冷暖和急难愁盼,时时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刻刻同群众保持鱼水之情和血肉联系。要自觉将“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的为民情怀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做到学史增信,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定政治立场。

学史崇德,要始终坚信天下为公。古语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当不断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先辈们“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革命精神;不断领悟我们党“毫不为己、一心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断汲取我们党“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新”的英雄气概。我们当以党史为镜,树牢人民公仆意识,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想透彻自己“为了谁”,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学史力行,要始终坚持务实担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躬身力行。党员干部当始终坚持务实担当、学思悟践、知行合一。在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在危急关头要豁得出去,不做“清谈客”,要做“实干家”,善啃“硬骨头”,善接“烫手山芋”。我们当不断从党史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筑牢脚踏实地、务实担当的精神品质。要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以“工匠人”精神一件接着一件做,以“愚公移山”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以“滴水穿石”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

百年党史干部学习心得感受范文3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会上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中,要敢于“比一比”。

“比一比”,要习惯拿今日之我和昨日之我比,学史一日,当有一日之进。学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党史学习要按照总书记要求,“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就要勤和自己“比一比”“较较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对党史的学习,党员干部尤其要不等不靠,要“先学一步、先行一步”。要注重夯实根基,坚持原原本本读原著、原文学,不断创新方式和方法;要坚持从权威媒体中学习借鉴,不可无所用心、“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要脚踏实地、真学实做,不好高骛远、走马观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通过全面、系统、深入的党史学习,在自强不息的“比一比”中,终将不断超越自我。在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中,蹚出一条共产党人忠诚执着朴素的英雄人生、无悔人生。

“比一比”,要敢于和学党史的优秀者比,在对标找差中实现更进一步。“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要通过和学党史的优秀者“比一比”,认清自身在党史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在对标找差中促进党史学习不断入脑入心、入深入实。要善于“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党的历史问题,在辨析中深化对党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历史认同,不断激发“一颗红心永向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在立足现实和守正创新中,努力培元固本,笃定对党忠诚、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实现党旗指到哪里,精力就投注到哪里,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全党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比一比”,要比出志气和决心,比出精神和勇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比一比”,无论是与党史中的人物比,还是与身边的优秀榜样、先进典型比,都不是为了挫伤自身的积极性。所以,“比”应当看清差距,保持清醒;“比”更应当激发雄心,鼓舞斗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奋勇向前的不竭力量:以如饥似渴的党史学习,在今昔对比中,理清“从何处来”的问题,迸发“向何处去”的笃定自信和磐石信念;在今昔互鉴中,涵养“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为民情怀,在老百姓大事小情的处理中见温度、见深情、见初心;在今昔融通中,擦亮初心,扛起使命和担当,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阔步前行。惟创新者进,惟奋斗者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当有今昔不输往昔的志气、勇气和魄力,在万马奔腾、百舸争流的新时代,敢于“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比一比”从来不是目的,只是方式、方法和手段。通过“比”,我们能够更加认清肩上的使命,承担起应有的担当。从而在学习和实践的推进中,“比”出一个全方位更高质量的发展,“比”出一个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金牌服务,“比”出一个更加欣欣向荣、更加美好的世界。这样的“比”,值得!

第5篇: 百年党史理论文章

党史百年读党史-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有感-
党史教育的“明白卡”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2月2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如何让党史教育走深走实、走长走远?我们要在党史教育“明白卡”上给出三个问题的答案。

一是为什么学,做到头脑清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由弱小走向强大,从几十名党员发展成为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必然性在于共产党人没有私心杂念,有的只是天下为公,在于共产党人从不停止进步,始终与时俱进。我们只有通过党史学习,才能更好继承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才能更好知来路、明前路,真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学些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从嘉兴南湖红船点亮星火到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而风华正茂,闯过层层难关而自信自强。我们要学习共产党人于纷繁复杂时局中选择正确道路的能力,学习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生活英勇献身的斗争精神,学习共产党人敢于攻坚、不怕挑战的改革气魄,更要学习共产党人推动共同富裕、世界和平繁荣的责任和担当。只有把自己需要学什么弄清楚、想明白,我们开展党史教育才能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好

保证学习效果。

三是该怎么学,做到落实有方。我们在党史教育中要注意载体的丰富性和方式的多样性。线上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共产党员网等平台,引导党员干部每日“打卡学习”,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要在地方党政官方公众号上更多撰写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让党史教育更接地气,增加党员干部的“代入感”。线下方面,我们要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日活动、主题党课等方式,为党员干部送去“党史文化套餐”,让他们更了解共产党的诞生、共产党的革命、共产党的建设、共产党的改革,进而实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目的。要做好优秀党员典型选树工作,让党员干部知道先进是怎么干工作的,想当先进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营造更加浓厚的干事氛围。

相关热词搜索: 党史 集合 理论

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